第 38 节 青玉案(第1页)

我父兄皆为史官,因得罪权臣被迫惨死。

我只能扮作男子继承官位,日日夜夜跟在李尧身边。

辅助他收兵权,清算逆臣,坐稳帝位。

论功行赏之时,他要娶我为皇后。

我却不愿抗旨:「请陛下为臣家人平反冤情,准臣辞官归乡。」

1

大夏建平十四年,京都大雪茫茫。

我父亲斩首时喷溅的血液落在地上,又很快被掩住。

不到三日,兄长同样死无全尸。

肖家子孙只剩下我一人。

一切皆因皇帝年幼,外戚权臣当道。

我父兄都是史官,不愿屈服权贵。如实记录宰相杨元禄多次带剑履上殿,并借酒直呼天子名讳,问他可知尧舜典故,妄图取而代之。

因此父兄落得惨死下场,并被冠上渎职欺君的污名。

出殡时,扬起的白幡隐在风雪中,坠下的冥纸才让我分清天地。

行至菜市口,身后灵车上的三口漆棺猛地偏移,似乎在叙说冤屈。

为平冤昭雪和保住我的性命,我母亲毅然撞柱,希望因此有人弹劾杨元禄。

但所做都是徒劳,她的死被包装成烈女追随丈夫儿子离去的美谈。

街道两旁父亲同僚设的茶桌祭棚延绵数里,百姓高呼肖氏忠义。

「贤侄,现下天寒地冻,不必跪谢,别伤了膝盖。」我刚跪下就被扶起。

祭棚打的名号是感怀我母亲贞烈,但谁都知道那肖氏还含着我父亲兄长。

杨元禄自然也不会例外,恨不得也找个由头将我杀害。

却因我母亲的死,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杨元禄再杀我,就坐实他有谋逆弑君之心。

刚到城门,一匹快马就突然冲出拦着去路。

宣旨的朝奉官神色不忍,还是拿出圣旨宣读。

全京都都知道,这是杨元禄连夜进宫向太后求来的。

我在雪地中足足跪了半个时辰才听完,里面全是对我母亲的嘉奖。

只在结尾处让我继承史官之位,进宫记录皇帝起居言行与政务得失。

我明白杨元禄此举意思,一是稳住朝中众臣,免得真有人借机弹劾。

二是我年龄小,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跪在雪中的半个时辰,便是他给我的小小警告。

三是皇帝起居言行本是由宫中女史负责,现下让我进宫,名为恩典,实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