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一、依恋类型|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第1页)

一、依恋类型|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

二、创伤经历|失恋不是人生中第一次受伤

三、性别偏见|我不是处女了……

四、三观受损|Ta 竟然是这样的人?!

知心话: 记得用专业帮助保护自己

第四章 不妨「失忆」前行

知心话:如何正确「失忆」?

一、改写过去|找到故事的 B 面

二、关注现在|建立内在秩序

三、看着未来|自信的本质

结束语

版权

一、依恋类型|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

在我的咨询经验中,安全感的缺失是出现概率最高,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坑洞。

1. 安全感是什么?

安全感是我们在早期成长经历中,通过父母和我们的健康互动关系方式建立起来的。那什么又是健康的互动关系方式呢?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概括起来需要符合下面几条标准:

1)父母能够及时关注孩子的各种敏感需求;

2)对于需求的态度是无条件接纳的;

3)对于需求的处理方式是适当合理满足;

4)孩子对父母的期待是可稳定判断且值得依赖的。

其中对于需求的无条件接纳和适当合理满足,听起来似乎有矛盾的地方,但这恰恰是互动关系中最关键的地方。无条件接纳不是溺爱,不是任何要求都满足。那你可能会问,不满足不就是不接纳吗?事实上,接纳是一种态度和立场,孩子能够知道无论自己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都不会丢失父母的爱,产生被抛弃感。

但是在爱的同时,也会有教育,这是两码事,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开始有小心事、小秘密,都写在了日记里,并希望父母给自己买个锁,把日记本锁起来。缺乏无条件接纳意识的父母第一反应可能是:

小孩子懂什么,还锁起来!有什么不能跟爸爸妈妈说的?不行!

相反,具备无条件接纳意识的父母可能会这样说:

好呀,宝贝开始记日记啦,那给你买个漂亮的锁,钥匙自己可要保管好哦,爸爸妈妈绝对不看!

但这样的保证未必是可以实现的,如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被打破,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就会被打破。所以在爱的基础上,如果能够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