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为自己正确充电
学会自我关怀:不迷茫不纠结,善待自己
进度条
0:00
12:18
在上节课,我们讲了自我关怀的第一步,就是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安全空间。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在生活工作中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内心都散乱在各种各样的外部事务与人际关系中,完全受外力影响,事情顺利的时候我们当然心情愉快,事情不顺利的时候我们就很难感觉踏实。而内心的安全空间正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暂时摆脱外界控制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跟外界拉开一些距离,安全地停靠在自己的空间,调整自己,支持自己,给自己耗空的心灵电池充充电,等满格了再离开。
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就我的经验而言,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当他们真正停下来或独处,反而是他们最不舒服的时候。所以,内心的家虽然建造好了,回家却不一定是一件那么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你很想给自己充电,但却始终没法停一下插上电源。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内心是不愿意停下来的,或者说不敢停下来,因为你总会担心,一旦停下来就会有什么天大的灾难发生。你的内心深处可能深深刻着中学学过的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人每天都在忙碌着、焦虑着,感觉自己落在了人后,甚至感觉自己似乎没有尽到什么生而为人的义务与责任,免不了对自己口诛笔伐。然而所谓的「成功」其实并不是只靠穷忙就能获得的,这些人如此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地榨干自己,除了让自己在人生的战场上比其他人更加疲惫不堪以外,并没有什么必然的积极效果。古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那光张不驰,恐怕就是崩盘之道。为了避免某天被自己耗竭,时不时的松弛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但真说要让自己能时不时放松下来,这个事可就太难了。即使明白了应该松、有必要松,很多人还是松不下来。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松,不知道停下来的时候应该干点什么。不仅如此,一停下来他们就要面对自己,因为不知道如何自处,他们的「面对自己」就很可能发展成「大眼瞪小眼」的局面:除了盯着自己的缺点看,简直想不出还有什么可做的,这样反而加剧了对自己的挑剔和攻击,他们也就当然更不愿意停下来了。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些人形成了心里有家不能回的「无家可归」局面。你都无家可归了,还不焦虑、不难受么?所以,建了家我们就要回家,把家利用起来,让它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