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
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然而把这项奖授予他们,几乎闹得人神共愤。
首先,西方经济学家们看完阿比吉特·巴纳吉和埃丝特·迪弗洛合著过的一本经济学著作《贫穷的本质》(该书代表了他们经济研究的重要观点)之后的感受是:这也是经济学?这要是经济学的话,某「鸡你太美a」的流量明星都可以算作 NBA 最佳球星。
其次,东方的经济学家,尤其我国的经济学家看了之后更觉得不可思议,作者书中倡导的很多事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并且卓有成效,连个村干部都懂的道理,这些诺贝尔奖得主复述了一遍,竟然有模有样地拿了诺贝尔奖。
最后,很多读者对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作者所创作的《贫穷的本质》也嗤之以鼻,因为书中的观点给人的感觉是:大部分内容毫无新意,基本都是老生常谈,只是加了一些数据支持,这也能得奖?而且不少人纳闷,真按照作者说的去做,穷人就能脱贫?根据常识也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更像是通过结果找原因。
这次诺贝尔奖颁发,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辛苦奖」,也就是说书中说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但是很少有经济学家亲自跑到贫困地区,到非洲,到印度边远山村,或者干脆跑到喜马拉雅山下的贫困地区,搞对照组挨个验证之前的理论的正确性,这个精神就太硬核太实在了。
当然了,他们已经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可能完全没一点实质内容,我们接下来就按照原文说的内容讲述下,顺便说说我的看法。
一、营养很重要
《贫穷的本质》的作者先重申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现在的世界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让每个人吃饱,粮食已经足够了,不仅是因为农业科技,更因为全球大面积地引进了原产自美洲的土豆、玉米等高产量农作物。
我看到过的另一本书里提到过,美国中产家庭的一条狗每年都得花好几千美金,够好几个非洲贫困家庭过一年。多说一句,养狗真的很贵,别说美国了,中国这边城市里养狗一年花几万块的也不少。昨天正好看到相关数据出来了,真的让人感受到买猫粮比给小孩买奶粉花的钱都多的事实。
人们普遍认为,现在还有人吃不饱,是欧美浪费太严重,相对的则是非洲等地区严重缺乏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