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最可怕的事,是你对「经济周期」一无所知(第1页)

最可怕的事,是你对「经济周期」一无所知

这段时间我听得最频繁的一个词就是「寒冬」,全世界都在叫苦连天,又是裁员又是闹腾,在一些国家又引发了别的问题。很多人比较纠结,什么时候才是创业进取的好时机,什么时候又该待在家里静观其变。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凡事最好在周期启动时候做。那么该怎么识别周期呢?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我印象中似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人说「寒冬」来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不提了,大家都红红火火地去过日子。这其实就是经济周期。经济上行、变好的时候,大家过得顺风顺水,有声有色,斗志昂扬;到了经济下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不涨工资,甚至开始裁员的时候,是大家感觉最明显的「寒冬」,就是经济周期中的谷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经济周期呢?

信贷带来了新玩法

这就要从经济运行的基础——信贷说起。

农业时代的商品生产是小作坊式的,融资模式也很简单,就是自己攒钱自己投资。

比如,有个裁缝开了个小店,生意不错,打算在另一条街上再开一家,那他会把现在这家店的盈利攒起来,作为下一家店的前期投入。这个资金积累的过程很漫长,但是风险很小,即使新店生意不好,或者经营不善倒闭了,并不会影响老店的经营。

大家熟知的爱马仕,最早就是个做马具的小作坊,初代头目爱马仕本人也是个出身寒微的皮匠工人,他们家族用了近百年,才把那个小作坊搞成了稍微有模有样的大厂子,中间的逻辑就是:缓慢积累利润,然后用这些利润去扩展业务,开新的厂子、新的店铺,不断滚动,熬死同行,成为国际巨头。

这种慢悠悠的发展速度让现在的企业看的话能急死,不过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这么发展的,直到工业化时代的到来,银行业强势介入,才改变了玩法。

工业时代的商品生产模式是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前期投入巨大,需要厂房、流水线、工人等。自有资金的积累很明显不适合这种生产模式,需要有大规模、更专业的融资模式。银行、资本市场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大规模的融资需求出现的。

有了银行、资本市场,就意味着可以借钱了,也就是信贷。企业可以向别人借钱,比如发行股票、债券等从市场筹集资金、投入生产;个人也可以向未来的自己借钱,以时间换空间,比如买房贷款。

我们熟知的德意志工业,就是银行贷款催熟的,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