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到底是怎么致死的
我在一篇文章中说:在欧美等国家,底层从来是很多政府的心病,各国政府的态度就是他们不惹事就行。通常他们一惹事就是大麻烦,只要他们不惹麻烦,政府花点钱也可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美国的市长选举。他们的市长竞选的时候,来回就那么几个话题,比如降低犯罪率,要给监狱搞学校,或者多建几座监狱。不过最近几年几乎所有严肃的智库都开出了药方,「游戏比刺刀管用」。你不是精力无处释放嘛,你不就是内心的激情需要到处宣泄嘛——与其让一个人搞恐怖,搞犯罪,危害社会治安,不如把他圈起来玩游戏。这个人在游戏里拿枪突突人,总比在现实里突突人强。于是搞奶头乐a战略,是欧美很多政府的选择。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如果让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会儿严肃的书,就跟家里有鬼似的,不管他用什么姿势在看书,看着看着就躺沙发上玩手机去了。一个人在电影院待三个小时,会感觉过得非常快,但是如果让他坚持三个小时看《货币金融学》或《华为崛起》,估计绝大部分人跟我一样,很快就开始陷入自我怀疑,情不自禁拿起手机,刷刷微信朋友圈,看看微博,实在没事干就看看淘宝购物车里的东西降价了与否。
明知道什么对我们有利,什么对我们自己没用,但是依旧没法克制,总想去做那些欢乐却没用的事。玩起来一个顶俩,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事,却难得很,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怀疑,总怀疑自己正在做的事没什么意义,但是刷抖音的时候完全没这个苦恼。
刚毕业的时候,我在航天院认识一个厉害的人,他本身在航天发动机领域就是专家,更关键的是他对经济、历史、金融等其他领域也理解得非常深刻。另外,他对炒股和炒黄金非常有研究,平时他会写股评。他基本是手不释卷。我们一起去海外出差的时候,我在飞机上追完了整个一季的《嗜血法医》;他看了一路书,还写了两篇文章。他一下飞机就投了稿,等到了酒店的时候,采用稿件的一方已经把钱打过来了。
我当时就问他,是不是看书和写作对于他来说像呼吸一样轻松。他说,比吃蟑螂都恶心,不过他爹从小就教育他要经常去做那些吃蟑螂的事,慢慢就习惯了,时间长了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优势,这种优势又是逐步累加和扩大的。套路可以扩散,技能可以学习,唯独这种长时间大跨度的积累没法快速掌握。
我当时就问他,为什么我感觉自己比较忙,没时间呢?
他教了我一个办法,找张纸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