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计 以逸待劳
【原典】
困敌①之势②,不以战;损刚益柔③。
【注释】
① 困敌:迫使敌人处于困顿。
② 势:即兵势。
③ 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又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是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译文】
对敌人造成围困的形势,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式,完全可以采用静守不战的战略,积极防御,因势利导,逐渐消耗敌人的再生力量,最后用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它,可使「强敌」受损失而使「弱己」有所增益,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简析】
「以逸待劳」,是指当敌方气焰高涨时,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有力地增强自己的兵力,首先应该主动采取守势,进行积极防御的同时,养精蓄锐,有效地控制敌人。
巧妙周旋,调动其在预设的战场上四处奔命,待敌人疲劳混乱、锐气减退、敌我态势发生变化时,迅速转守为攻,乘机出击取胜。
此计强调:要想让敌方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只有进攻之法。关键在于适时地掌握主动权,伺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积极调动敌人,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创造决胜机会。
所以,此计中的「待」切不可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等待,相反,它是积极主动的反击准备。
战争是一种「力」的较量,要运用智慧,削弱、限制敌方的力量,增强己方力量的发挥,才有取胜的把握。「以逸待劳」之计,就是实现「力」转化的有效方法。以我方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我方的冷静来对待敌人的惶恐。
总之,想方设法让敌人长途跋涉,疲于奔命!以自己的从容休整,来对待敌人的筋疲力尽;以自己的物资丰盈来对待敌人的弹尽粮绝。这样,才能战胜敌人。
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己,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