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曾经人才流失严重的我们是如何赶上的曾经人才流失严重的我们是如何赶上的(第1页)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多年了。作为一个早熟的年轻人,十几年前第一次碰上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种深深的寒意,觉得这个国家不会好了。毕竟很多高端人才去了欧美,欧美只会越来越强,而我们缺乏人才,会不会一直被锁死在低位上?那时候这类问题根本无法想清楚,不过生活还得继续,不然还能怎样。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整体形势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我也期待这篇文章能引发大家进一步的探讨。

人才是流动的

之前说过一件事,是我们公司的创始人说的。他说在他毕业那会儿,谁会想去一个初创的小公司啊,当时大家的梦想是去当公务员,当不上公务员,那就去国企当个正式职工,搞个铁饭碗。像他这种读了大学,最后进了个初创公司,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材小用了。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进国企的那批人普遍也就那样,尽管整体比较稳定,但没有特别大的发展,而他们这些当初被认为是大材小用的人,反而在市场化大潮下干得风生水起。

事实上大家围观一下,大部分成功的团队都是在搏杀中前进、在残酷的竞争中成长的,经历变成经验,经验再变成策略和心智,反复迭代,普通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爆炸式地迅速成长,厉害的人会迭代式地成长得更快。

反过来,最高端的人才去了稳定的环境,做螺丝钉性质的工作,很快就「螺丝钉化」了。早期去往海外的那些人才,基本都进入大公司这样的稳定环境中变成「螺丝钉」或者搞科研了。其实观察下现在的情况我们就能看出来,国内最优秀的毕业生往往也倾向于去大企业上班或者去科研机构,这些机构最容易把人练成螺丝钉。当然了,我在这里不是说不该去大企业,毕竟我自己现在也是在大企业里。我是说系统在上升期伤亡大,但是容易涌现英雄,这些英雄的初始条件比较差,但是环境把他们逼成了神。

也就是说,「强人」本身是流动的,大学毕业那会儿你可能非常牛,但是毕业后多年从事低挑战、低强度的工作,大脑皮层慢慢固化。在所有的固化里,最可怕的其实是「大脑皮层」的固化,人慢慢开始变得保守,不再冒险,不再尝试任何可能性,否定认识范围之外的一切事物。在系统的稳定状态中,大家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尽量少去冒险,但是这个过程会消磨人的激情,锁住人的进取心,最终使人变得只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就是说,环境和个人是一种相互进化的关系,上升期的环境会塑造强人,而强人会推动环境进一步上升。

所以,即使优秀的人走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