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生的三道窄门人生的三道窄门(第1页)

如果把人生当成一个打怪练级不断上升的过程,那我们大概有三道门需要跨过去。

第一道门:教育

从现在来看,教育有两重意义。第一重,教育本身是个认证机制。既然是认证机制,那么就要学一些平时用不着的东西,来筛选你某方面的能力。才智一般的人,勤奋也是一种优良品质,一样可以作为选拔标准。学历代表着起点。有了学历,很多职位就会对你敞开,你也就获得了一个先发优势。学历不如你的人,除非有神奇技能,否则得用一辈子或者很多年,才能摸爬滚打奋斗到你的起点。

所以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学历依旧是很多人保持先发优势的一个基础。如果连高考这种相对公平的竞技都拿不下,后续的游戏会越来越难,因为高考之后的比拼,大部分都是在拼道具。

高考会对社会进行第一轮分层,水平接近的人趋向于待在一起。不同圈层之间接触越来越少,了解也越来越少。互联网并没有消除这种隔阂,反而在加剧。之前知乎上有个问题——「月薪三万元真的很容易吗?」提问者是个来自三、四线城市学历一般的小伙。他围观了自己周围一圈人,发现只有干得非常好的领导才能达到这个收入,但是平时看大城市各个互联网公司的招聘,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能拿到这个收入,他感到很迷茫。

其实,很多人一步顶别人十年,并不是他的岗位需要的技能有多难,而是他所在行业本身是「财富突出部」,第一轮简历筛选就把绝大部分人给干掉了。毕竟在招聘人员看来,学历的本质是眼前这个应聘者过去十几年的一个总结证明,你说他是愿意看一张有形的总结证明,还是愿意相信看不到的品质?

当然了,学历只是门槛的一种,还有更复杂的。大家看过《人民的名义》吧,里边说汉东省的官僚系统分成两大派,一派是以政法大学毕业生为核心组成的「政法系」,一派是由领导秘书组成的「秘书系」。以小见大,这种派系到处都是。因为「小圈子认同」是人的本性,从部落时代沿袭下来的习惯已经根植于人的基因,人都会习惯性加入某个小圈子抱团取暖,小圈子里的人也倾向于给自己人以帮助,以备将来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拉一把。

很多时候你的毕业院校也会形成一个天然圈子。面试官是哪所大学的,他就倾向于要哪所大学的人;项目组的组长是哪所大学的,他也倾向于选择自己的学弟学妹。

教育还有一重意义,就是降低社会的「共识成本」。基本知识越多的两个人,坐在一起对有分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