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选择该听父母的意见吗
「我在大城市工作三年后辞职,正在找工作,男朋友依然想在大城市做市场营销的工作,但两个人的生活压力很大。父母天天打电话希望他回家乡的四线城市考个公务员结婚生孩子,我很犹豫。」
都说年轻人有主见,但真实数据却很打脸。麦可思(国内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数据调查公司)在 2018 年做过的《大学生就业观研究》表明:面临求职的毕业生中,64% 的人在职业选择方面都会听取父母和亲戚的建议。
但是,年轻人又很两难,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种情况:
1.自己做决定
接收了各种心灵鸡汤,比如「你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孩子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些,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又或者是看上去理性的分析:人们的稳定认知建立在 30 岁,你父母的认知比你早 20 多年,所以,你听父母的,就意味着你要按 20 多年以前的社会认知做选择,这可靠吗?
这两类说法似乎都很有道理,但是当听从自己的内心时,还是会出现一个声音:我至少得听听过来人的想法,而父母就是过来人。
2.父母做决定
听到多数现实一点的人的告诫,父母的建议都很务实,他们无非想要自己的孩子工作安全稳定别出事。而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多数人最终的幸福追求也就是安全稳定别出事,所以怎么看父母说的都是有道理的。但真的要按父母的想法走,却又觉得不甘心,害怕将来后悔。
事实上,年轻人的本质顾虑并不是该不该让父母做决定,而是:
在面临工作选择时,除了自己该参考谁的建议?
知道了问题的本质,我们就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象
一想到找人给建议,我们无非会想到以下这些人:
a.父母。是对自己的人生很重要的人,自不必说。
b.老师。是见识广博的人,而且教了我们很多年,值得请教。
c.同学朋友。同学朋友一定会聊一聊每个人的未来,自然会有不同的建议出现。
d.领导。想换个工作,如果和上级关系好,上级也能给一些靠谱建议。e.咨询师。一个专业的第三方咨询师能客观地分析自己和职业世界。
但问题是,每个人的建议都值得听吗?该如何分辨他们提供的职业建议呢?
在此,我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