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自己的天赋优势去求职,失败了怎么办
「都说工作要根据自己的天赋优势去选择,这样容易成功。我测了自己的天赋优势,感觉很准,无论是盖洛普(一种天赋优势测评)还是 DISC(一种行为风格测评),结果很一致。根据测试结果简单分析了一下,我有在大企业做市场营销的天赋。但是我投的简历石沉大海,多数企业都没有回音,只有一两家给了面试机会,而且面试也都失败了,究竟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我的天赋测试不准?」
优势理论认为:发挥优势,而非弥补劣势,是人们在工作中创造业绩和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人们在职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收获更多的回报。
而每个人的天赋优势具有稳定性。比如 A 的优势是思辨能力强,分析事情和问题比普通人更深入,这个优势并不是突然才有的,而是在 A 身上存在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大量的天赋测试题都是直觉测试,具有稳定性的天赋往往可以被测试出来。所以,很多人会依照自己的天赋优势来求职。这似乎也应该是企业录用自己的理由。
但上边讲述的这种不被录用的情况并不是偶然情况,而是经常发生。因为企业招聘一个人的原因是复杂和多元的,即便一个人的优势符合某个岗位的要求,它也只是满足了诸多入职条件中的一个。
在这节里,我们不分析其他原因,单论优势匹配。假设企业只根据面试者的优势匹配程度来招聘,其实也依然会出现拒收的情况,原因在哪里?
并不是天赋优势的理论错了,而是个人对天赋优势的评价方向和企业对天赋优势的评价方向是有差别的。
个人评估自己的能力、优势一般是通过两个方式:
1.测评
人们对「认识你自己」有种天生的执念。同时,人们对测评也有种天生的执念。于是,通过测评来了解自己就变得很普遍。无论是有科学信效度评估的人格测评,还是有社会认可度的星座测评,测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潜能天赋行为方式,确实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程度的自我启发和自我效能;
2.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心理咨询治疗中的环节,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让自我对自己的优势、人格、行为方式有所觉察。比如最简单的技术,是在一张纸上写 20 遍「我是谁?」然后一一回答;还有,可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比如:
你印象深刻的童年记忆是什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