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面试不被录用,除了能力还有哪些原因(第1页)

面试不被录用,除了能力还有哪些原因

「刚刚被一家公司拒绝了,一共三次面试,他们要招一个有娱乐和心理产品经验的经理,我之前就负责过一款跟心理相关的 App,我觉得自己和他们公司的职业要求都匹配,而且面试过程也感觉良好。为什么他们公司还是拒绝了我?我该怎么办?」

面试主要考察的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是能力。当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时,面试就能大概率成功。毕竟,企业发布岗位说明书时,里边说的多是能力要求。

但现实真的如此吗?

试想如果企业想招一个物业管理员,却来了一个房地产管理的硕士,还管理过各种大型小区,你相信他在物业管理方面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管理经验,能力显然是绰绰有余,但你会招他进来吗?

未必。

因为他不一定匹配。你的小庙养不起这么大的佛。

所以,面试其实考察的不是能力,而是「匹配」。

有人又会说,那我能力匹配不就行了。但上边那个案例不就说明问题了吗?事实上很多人的能力确实匹配,但却依然被公司拒绝了。这是因为,面试考察的不单单是「能力匹配」。

三种匹配

企业录用一个员工,需要考察三种匹配度。

1.「人岗」匹配

一个成熟的求职者准备面试时的第一步,是去分析目标企业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上清晰描述了该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

第二步,企业会拿自己的能力和岗位做比对,内心会对着岗位说明书的要求,一条一条「打对勾」。如果有 80% 的条目自己都符合,他就会投简历,然后按岗位说明里写的「关键词」来准备简历,这样会大幅提升收到面试机会的可能。

而且,在面试中也要经常提及这些「关键词」,这样会让面试官更加认为你是匹配的。

上边说的这些过程,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岗」匹配。我们所经常说的能力匹配,就是指这个匹配。

2.「人企」匹配

我认识一个做能源的央企 HR,他们面试毕业生的时候,对于很多能力强的、学习成绩好又积极参加社团的,甚至已经进行实习的毕业生,都未必会录用。曾经有一个来面试的毕业生,他的思维、表达、实习经验都相当不错。但是面试官问了一个问题:

「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想法?」

他是这么回答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