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我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有人说,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才能成功。但我又害怕自己找不到。又有人说,喜欢是可以培养的,重要的不是喜欢,工作能赚钱就是好工作。到底谁说的对?我该怎么办?」
探索喜欢的工作,寻找职业兴趣,做热爱的职业,这些都是长盛不衰的话题。本质上就是我们过去对「干一行爱一行」和「爱一行干一行」的争论。就如上边这段话一样,我们听完会觉得似乎两边说的都对,但是真正在工作中却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作为职业规划师,本节我就来做一个「终极解读」,按照逻辑顺序把这个古老的话题谈透彻。
喜欢是怎么形成的
想象一下,某个酷暑的下午,你在逛街,大汗淋漓。你走进一家便利店,冰柜里放着一排排饮料。一个黑色的易拉罐进入你的视野,上边印着「可口可乐」四个字,这勾起了你的兴趣。于是你打开冰柜门,取下了一罐冰可乐,走到柜台前,掏出手机,付了费。打开易拉罐喝到冰可乐的一瞬间,你让充满碳酸的液体流到舌尖,甜、酸、冰夹杂着气泡的刺激,每一口都是享受。
这就是一个激发兴趣,采取行动,兴趣满足的过程。在此,我用一个脑科学的描述,再次讲述下刚刚这个过程:
a.你走进便利店,看到了黑色易拉罐,上边印有可口可乐商标。此时大脑的奖赏中枢激活,身体大量释放兴奋的多巴胺,这会使你产生期待,并专注于这罐饮料上,产生了强烈的欲望和动机。
b.你的脑海中会蹦出「我要喝可乐」的欲望和「我得买到这瓶可乐」的动机,同时奖赏中枢建立了一个「喝可乐很爽」的预期。这个预期、欲望和动机会促使你采取行动去买这瓶可乐。
c.当你喝到可乐时,你的多巴胺会持续释放,同时,碳酸形成的辣味还会帮你的大脑释放内啡肽,增强愉悦感。喝完之后,大脑又释放了另一个神经递质:5-羟色胺,它能带来满足感。
d.这一系列过程,再次强化了大脑的奖赏中枢,又一次印证了「喝可乐很爽」。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奖赏中枢给的「喝可乐很爽」的预期是怎么形成的?假如一个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可口可乐,他的大脑对这种用黑色的瓶子装着,初尝有点苦和辣的液体并不能建立起「喝它很爽」的期待。他一定是经过了品尝,同时看到了别人喝完的样子才有了好奇,自己喝了几口,朋友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