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作起来,直面现实
我们遇到的每一种情境都像一个空白的本子,等着我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剧本。比如,某人对我们表现得很粗鲁,其实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然而,由于我们的自我形象在工作,这个人的言行会让我们感到很难受。他的观点和我们的自我价值有什么关系吗?没有。但这正是我们的「自我」在施加影响力——它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都赋予了意义。我们的自尊心越强,我们就越不容易受到别人冒犯。因为假如我们爱自己,那么(1)我们就不会认为,某人的某一行为意味着他不尊重我们;(2)我们即使得出了这个结论也不会生气,因为我们不需要先获得他的尊重后才意识到要尊重自己。
我们经常下意识地评估各种情境,以确定别人是否在针对自己,或自己是否受到冒犯。例如,一辆车在路上挡了道,此时我们往往很想看看这个司机长什么样。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常常会根据司机的外貌来确定对方的行为是否是故意的。如果看到的是一位戴着灰色浅顶软呢帽,驾驶 1983 年产的奥兹莫比尔汽车的老人,我们就不会像看到一个抽着烟,任凭吵闹的音乐声从打开的车窗中传出来的年轻人那样勃然大怒。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位年长的绅士可能根本没有看到我们的车,而这位年轻人则是故意这样做的,因为他不尊重我们,不在乎我们。你能理解这种看起来很荒谬的逻辑吗?有人故意超车,挡了我们的道,我们赶紧追了上去,因为想看看这个冒犯了我们的司机长什么样,并据此判断是否应该生气。
无论是在何种情境下,我们问自己的问题都是同一个:「他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我们会生气的根本原因:你认为对方是在针对你。不仅如此,你还会这样想:「这个家伙这样对待我,一定是因为我自己有什么不对劲——我身上有什么问题或缺点。」正如我们在第 2 节中谈到的那样,如果你不爱自己,不尊重自己,你就无法想象为什么其他人会对你产生好感。「我不喜欢我自己,所以你一定也不喜欢我。」我们会把别人行为中的各种细枝末节联系在一起,然后得出一个让自己伤心的结论。我们认为,对方会这样对待我们,是因为他们知道真相。这种可怕的想法让我们质疑自我价值:也许这是我应得的。
如果我们觉得轻慢我们的是一个聪明、富有或充满魅力的人,我们就会更加难受。「自我」让我们认定这个人更有价值,因此他如何对待我们就变得更加重要了。事实上,我们与此人的关系,也决定了对方的态度会对我们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