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命运约会
尽管不应该一天到晚想着自己早晚会死去,但能让我们理智、诚实地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承认,总有一天,太阳一如既往地升起,然后落下,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你和我。如果你发现这令人沮丧,不让人兴奋,那么你并不孤单。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感觉。
作为一种积极的激励因素,不断逼近的死亡威胁对那些没有自己生活的人并没有任何作用。想到自己终将一死并不会让他们打起精神活下去。相反,他们会迎接自己最后的退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永久地逃避下去了。哈佛大学教授、预防医学和研究所所长迪安·奥尼什博士写道:
人们起初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痛苦。但让这种改变得以继续的,并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生活赋予他们的乐趣……自我毁灭式行为的根源,往往是孤独、抑郁和孤立。当代美国的头号流行病不是肥胖症或心脏病,而是抑郁症。去年全美用得最多的处方药是抗抑郁药。我们假定的前提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更加长寿。但如果有的人感到沮丧、紧张或不快乐,那么就算告诉他们只需戒烟和调整饮食就能多活上好几年,也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
有的人试图自杀是因为他们自己想死。因此,如果告诉他们,他们的行为将加速他们的死亡,就会刺激他们继续进行自我毁灭的行为。当死亡不再具有威慑作用时,就不再能阻止人们做出那些自我毁灭式的行为,相反,它只会使人们产生对生命傲慢的态度并轻视生命。
自我控制的关键
充实的一生能够赋予死亡以意义,作为交换,死亡也赋予生命新的意义。因此,只有当我们欣赏生命本身——特别是欣赏我们自己的生命时,思考死亡才会发挥出其积极作用。否则,我们的精神状态并不会发生真正的转变。我们只是沿着光谱滑到了另一片灰色的阴影中而已。商家在优惠券上标注截止日期,目的是催促人们尽快购买他们的商品。但如果人们对商品本身不感兴趣,优惠券是否到期就毫无影响了。
如果人生有目标,我们就能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与死。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培养和发挥自我控制能力的关键因素,在于控制恐惧。恐惧管理理论解释,人们通常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处理对死亡的恐惧和由此产生的焦虑:在人们活得充实、充满活力时,往往会欣然接受那些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意义的价值观和信仰。这就是著名的「死亡凸显假说」,它能促使我们进行自我调节。而另一种可能性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