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接受我的道歉
大多数人心里的怒气,来源于我们不愿处理别人对我们做过的事情(产生愤怒),或者不愿面对我们自己做过的事情(产生内疚或羞耻,即内化的愤怒)。也就是说,我们不愿面对痛苦。除非现在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或者「纠正我们的错误」,否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自尊心在不断地丢失。
首先要原谅自己
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生自己气的时候,你更容易撞到东西或者把东西打翻?你其实是在通过这样的行为无意识地报复自己,因为你做出了让自己后悔不已的决定。内疚是一种消极的力量,它会把我们压垮,使我们在无意识中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根据相关研究和一些基本常识,内疚会让我们产生自我毁灭的倾向,使我们渴望受苦受难或受到惩罚。[1]
我们必须原谅自己,原谅我们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不是为了变得完美。当我们发现自己犯了错误之后,就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并想方设法改正错误。原谅自己的能力,而非自我鞭笞的能力,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让我们得以恢复自控力,并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2]自我同情有助于我们进行自我调节。科学家已经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实验证明了这一现象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同情自己,给予自己温暖会引发一种神经-情感反应,这种反应类似我们受到别人关心、支持时所产生的反应。[3]这会让我们感受到爱和支持,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得到更好的,并促使我们产生持久地关心自己,为自己谋福利的意愿。[4]此外,在你让自己失望的时候,你对自己越宽容,就越容易在别人让你失望时宽恕他们。
内疚(「我伤害了别人」「我做错了」)和羞耻(「我太坏了」「我做出了这样的事,我真是个卑劣的人」)没有一点儿用处,除非内疚和羞耻能激发你采取行动,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会感到后悔。不能通过给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或者轻描淡写地说点儿什么就试图抹去我们所作所为的后果,但我们可以通过把内疚或羞耻转换成遗憾和后悔的感觉,并将遗憾和后悔的感觉转化成行动,从而将一些消极负面的情绪转变成积极正面的情绪。
我们必须下定决心,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一次性的行为,不会再有下一次了。然而,如果我们继续做我们觉得不对的事,就必须想方设法让我们停止这样的行为。如果不能马上控制住自己,我们就必须制订一个计划,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在这一期限内停止这种行为,并且坚持这个计划。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