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个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而推动这个转化过程的是你的信息处理能力。所有的输入都不会直接成为你的素材,而是要先经过你的大脑处理。你处理成什么样,素材就是什么样,写出来也会是什么样。
你是如何定义素材的处理能力的呢?大部分朋友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思考。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讲述素材处理能力。
要讲素材处理能力,我们就要先讲素材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形式。
学者刘苏里老师在《论立法》第五讲里这样说「:法律乃民族精神的展现,历史像一堆杂乱无章的文件,是法学家不得不去处理的素材,法学家要做的就是赋予法律素材一种精神到逻辑的形式。」
我觉得这段话总结得很精辟,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文章是写作者精神的展现,输入像一堆杂乱无章的文件,是写作者不得不去处理的素材,写作者要做的就是赋予写作素材一种精神到逻辑的形式。
什么是素材处理能力?我认为是筛选、归纳、提炼的能力。
识别筛选
万事万物,皆可输入,这是最好的事,也是最糟的事,好的是你可以吸纳万物的能量为己所用,糟的是如果你不懂得如何高效处理信息,就会被汹涌的信息包裹,身在其中,却无法利用。
怎么高效处理信息?第一步是识别筛选。
你处理不了所有信息,也不需要处理所有信息,这是识别筛选的内在逻辑。
1.学会筛选优质信息
你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能处理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所以要优先去处理那些更优质的信息。比如看电影时,不要花 2 分钟时间选一个接下来要浪费你 2 个小时的烂片,宁愿在选择上多花一点时间,看看豆瓣评分等。比如你有 2 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不要朋友圈里刷到什么就点开从头看到尾,要先判断值不值得看,不要点开公众号列表从上往下什么都看,要先看看你关注的那些优质号有没有一些重要文章是你还没看完的。
2.学会识别信息性质
我们在处理信息的时候,要一边看一边识别信息性质,比如这个信息是事实、理由还是观点、结论。
识别信息的性质是为了更好地吸收。有的信息是事实,你直接记住就可以了;有的信息是观点,观点不是事实,否则它就不是观点了,既然不是事实,你要有自己的判断;有的信息是理由,你要看它能否解释结论;有的信息是结论,你要想想能否想出合理的理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