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职业后期不给力
1
很多在职场拼搏的朋友对于年龄的感知是越发担心的。尤其之前很多人在传 35 岁是个门槛,这让很多接近这条线的朋友没有安全感,每次公司招了新人,都很担心自己被取代。
虽然说出来很残酷,但这的确非常现实,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是年龄越大越吃香的。
有些职业的价值在短时间内飞快地爆发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价值开始逐渐衰减。
到了一定年龄,人的经验虽然在增加,但身体确实是扛不住,无法高强度熬夜,经不起折腾,这些都是人体的自然规律。
而对一个企业来说,所有员工本质上都是工具人,都是零件,并不是工作时间越久就越重要,而是需要员工持续不断地产生价值。坦率地说,就是性价比。
当新人的性价比高于老人的时候,企业是不留情面的。特别留情的企业,要么本身就是垄断,要么不需要赚钱,要么已经挂了。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如果让你去管理一台机器,你发现一个齿轮磨损了,这个时候最优的选择当然是换一个新的零件,而不会去考虑旧零件被换下来以后会面临什么处境,即使这个零件曾经帮你产生了很多效益,但不行就是不行了。
这很不近人情,但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
追求利润,追求性价比,这才是企业永远的行动纲领。
而对企业来说,一个大前期职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就是快速榨干,然后抛弃。
所以今天,我想简单谈谈为什么有的职业是前期,越老越不值钱;有的职业是中后期,越老越值钱。
有些话可能说得比较直接,但我觉得不说直接点就没有意思了。
及早放弃幻想,不要相信公司是家,给自己准备第二条路才是王道。
2
前期职业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市场需求的极度不稳定性,供需容易出现大量变动。
这既是因也是果,在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然会享受到职业溢价,也就是高工资。
互联网是一个典型的前期行业,在行业发展的早期,有大量的市场可以开拓,涌现了大量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各种概念、各种赋能、各种烧钱,做的是增量市场。
在增量市场上,企业需要大量的员工来开疆拓土,并且那个时候同一个领域往往有多个公司在竞争,每家公司都觉得自己才是未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