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9 年,国际艾滋病联盟组织决定在我们门诊和其他两个门诊开展「同伴支持」的项目活动。这个项目旨在帮助吸毒人群,使他们远离毒品回归社会,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在国际艾滋病联盟组织官员的带领下,在美沙酮工作组、红十字会、院领导、门诊领导的支持和工作人员的配合下,3 月 1 日这个项目正式开始。从挑选人员到培训人员,再到人员上岗,都是在门诊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协作下完成。当时门诊主任、另一名医生和我三人被国际艾滋病联盟组织聘为同伴工作的督导员。除了自己的工作,我每天要指导和督促他们的工作。他们在门诊里的职责是,对新同伴跟进服务,如了解服务对象的服药情况、尿检情况和家庭生活条件,帮助解决新同伴的思想、心理问题。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外展工作等。每一位同伴支持员每一周期接收新同伴 10—15 人,三个月为一周期。在接收时建立每一位新同伴的小资料、联系方式等,以便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帮助。凡在同伴的职责范围内,他们都会尽力提供服务。对每位服务对象服务的时间原则上定期三个月,但有的超过服务期后,同伴支持员仍保持与其联系并给予帮助。后来开展的这些小组活动,已经不再是停留在一种形式上,而是浸透到他们的内心,触及他们的灵魂深处,如让同伴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戒毒成功经验和感受,让他们的家属一起来交流如何把治疗、监督、跟进服务的工作做得更好,还找机会适当开展室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更具人性化的关怀、社会的和谐。在活动的过程中,医生对病友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回答,对他们好的建议予以采纳,对他们的要求门诊视情况尽力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向上反映。
平常我们还利用活动的时间把门诊开展的各项活动、各种优惠政策及时告诉他们并让他们做好宣传。从 2009 年开始,门诊开展了服用美沙酮的奖励机制。我们让同伴支持员大力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在他们的宣传带动下,在治不少的病友都想方设法把自己认识的药物成瘾者介绍到门诊来治疗。那期间咨询工作每天都忙不过来,主任还从其他岗位调人来协助这一工作,可以说那些天门诊真正是门庭若市。我们开展的小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使参加治疗的人员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更好地得到放松,同伴支持员都在向同伴们展示他们的正能量,表达了他们对治疗的乐观心态以及坚定不移远离毒品的决心和信念。
参加药物治疗人员是否能坚持长期治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