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如何让你避开计较热量却又饿又胖的局面?(第1页)

上一课讲了 3 种判断自己是否肥胖的方法,这一讲我们来聊聊减肥的另一个高频关键词:热量。

当你决定减肥时,你会怎么做?大多数人会戒掉零食饮料,不吃晚饭或者过午不食。因为大家都知道,胖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吃的太多,会让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在身上积累起来,导致体重增加或身材走样。

于是决定每天少吃一些,这样热量摄取少了,就能瘦了。还有些人更用心,会上网查一查,什么食物能减肥,减肥怎么吃之类的信息,知道了食物热量高低,减肥要吃低热量食物,远离高热量食物,于是轻食沙拉就成了大多数时候的选择。

然而结果未必那么理想,很多人明明是很注意控制热量了,但还是没瘦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热量的陷阱

很多人知道控制热量对减肥的重要性,知道减肥不能吃油炸,不能吃肥肉,做菜也尽量不放太多油。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因为食物中提供热量的主要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类营养成分,而其中脂肪热量最高,为 9kcal/g,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都是 4kcal/g,很明显,脂肪的热量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 2 倍多。换句话说,吃同样重量的脂肪,比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摄入热量更高。

但我们不可能只吃上述三种营养素,现实中我们吃的是具体的食物,比如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牛奶等。营养学上衡量不同食物热量高低一般按照每 100 克食物所含有热量来呈现,并相互比较。我们常说的高热量食物,低热量食物,都是按照这个方法去分类的。

这种方法好处,是定量的比较了不同食物的热量高低,给了经常问「哪些食物热量低」的你,一个数值化的准确答案。比单纯通过脂肪多少来定性判断更准确一些,但也有不足,就是容易让你过于关注热量这个数值,而忽视了食物搭配的整体效果,反而更容易让你变胖。

具体说,比如你减肥时算好了每日可摄入总热量(后续课程会教你计算),你也仔细的查了热量数据,经过计算总热量摄入没超标,但食物选择上仍然是选择喜欢吃的那些,比如米饭、面食、水果这些,不敢吃含油多的高热量食物,甚至不敢吃肉,而去吃蔬菜沙拉,结果就是你既没瘦,又挨了饿。这是为什么呢?

1.过度盯着食物热量数据计算热量,而忽视食物选择和搭配,可能适得其反。

总热量可控,只是减肥的前提之一,还有一个前提容易被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