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们来聊聊,分餐而食:减肥、卫生又高端的餐饮礼仪。
日常生活中,吃饭这件事,从参与人数的角度看,无非就是一个人吃,或者几个人一起吃。一个人吃饭的场景,多数是早餐,在公司、单位食堂,自己拿餐盘,分别选取主食副食,然后找个座位,独自享用,或者出去找个餐馆,吃些方便快捷的工作餐,有时也可能自己带便当。
而几个人一起吃饭的场景,要么是日常一家人围桌吃饭,要么是节日或者主题聚会,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边吃边聊。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吃什么、吃多少相对还容易掌控。
但是几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不管是跟家人吃家常饭菜,还是出去跟朋友聚餐,都可能打乱你的减肥饮食安排,导致过量进食,体重升高。
这次课就专门讲讲,多人进餐的时候,合餐还是分餐,哪种操作更利于减肥。
一、合餐还是分餐,哪种操作更利于减肥
1、分餐制与合餐制的那些事儿
这里可以先说明下什么是合餐,什么是分餐。
分餐制,是指多人聚餐时,大家坐在一起,用餐器具分开,每人一份食物,各吃各的;合餐制,就是多人围坐一桌,共用餐具,每人都用自己的筷子,去夹共用盘子里的菜。
分餐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商周时期,王权贵族士大夫阶层,是典型的分餐制,也就是每个人面前摆一个小几案,食物端上来后,每人分一些。也是围绕等级制度产生的诸多礼仪之一,各阶层吃饭用多少种餐具,什么规格,都有明确规定,不能僭越,否则就是以下犯上,是要治罪的。商周时期的分餐制,是身份等级的体现,主要在上层社会流行,而且分得很彻底,连餐桌都是分开的。
一直到唐朝,唐朝从五代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我们仍然可以知道,那时上层社会,还是流行分餐制。
后来在宋元之后,随着游牧民族文化的融入,以及高脚桌子和椅子的传入,从宋徽宗赵佶创作的《十八学士图》中可以知道,上层社会又逐渐流行起合餐制,但此时的合餐制,也只是共用一个餐桌,餐具还是没有交叉共用的。
再往后,明朝末期到清朝,从「满汉全席」这种特色菜可以了解到,合餐制又成了主流。直到现在,当家庭成员吃饭,或者亲朋好友聚餐的时候,普遍也采用合餐制。
纵观历史,在食物极其紧缺的氏族社会时代,族群成员普遍吃不饱,当获得宝贵的食物时,必须公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