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自己曾经减肥成功过,只不过后来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就反弹了。微信上,不少人把头像换成「不瘦十斤不换头像」之类的,后来其中有的人还是换头像了,换成了「不瘦二十斤不换头像」……证明是越减越肥了。减肥反弹的情况很普遍,可以说是瘦下去容易,不反弹才难。
大多数人认为,反弹是因为没能坚持下去,或是没养成好的习惯。但对他们来说,减肥餐实在难吃,运动是真的累,甚至有的还是运动 5 分钟,拍照 1 小时,努力在朋友圈表演成很自律、很高大上的样子,结果把自己整得身心俱疲。对这类人来说,好像这辈子只有「快乐得胖」和「痛苦得瘦」两种选择。
难道就不能实现「快乐得瘦」吗?答案是可以有。接下来咱们就聊聊怎么用顺应人性的办法,让减肥不反弹。
一、 减肥反弹与舒适区
(一)减肥与舒适区
人的生存本能,就是追求熟悉、稳定、可控的状态,这种状态带来安全感,也被形象的称作舒适区。比如在吃的方面,有的人就是爱吃甜食,觉得甜食让自己快乐,想永远吃下去,那么甜食就是他们的饮食舒适区。
对减肥者来说,绝对没人是为了长胖而去吃高糖高脂食物。真实的情况是:某些成长或生活经历,塑造了他们的口味偏好,这些口味不巧又恰好是高热量食物,在长期反复享受这类食物的快乐后,长胖也就是必然了。
反过来看,你看到一个人的身材,大致也能推测他的舒适区如何。因此可以说,体重或者体型,是其所在舒适区的外在视觉标牌。
人永远不可能为了走出舒适区而走出舒适区,比如明明放着蜂蜜不吃,偏要吃黄连,这是纯自虐。聪明的人只是在扩大舒适区,准确的说,是顺应人性的把原本的非舒适区,变成了舒适区。
举个例子,婴儿时的你只吃母乳,你可以通过纯牛奶想象一下母乳的味道,但你却吃得很香很满足;
后来添加了辅食,辅食不放任何调料,比如米糊、果泥、菜泥,统统都是食材原味,你也接受得很好;
再后来接触家乡各种特色风味,可能是海鲜,可能是牛羊肉,甚至可能是臭味的发酵食物,你不仅吃得很享受,更是觉得这就是风俗烙印,很有归属感。
直到有一天,你在大城市打拼,压力很大常常加班,机缘巧合突然发现辣味的好,虽然你并未出生在以辣为风味的省份地区,但就是享受深夜时辣椒带来的那种刺激后的爽快,非常减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