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孤独、空虚、毫无意义,即使身处在人群中依然会感受到灵魂遥远的距离,在独处时害怕被孤独吞噬……
这好像是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常见病」。
其实,每个人都像一颗独自运转的星球,在各自的轨道里,时而近、时而远,即使时而相交,我们也知道终将分别,每个人只属于自己的那一个轨道。
有了接触也是浅尝辄止,越是成长越是少交心,极少会遇到让你触及灵魂的思想碰撞。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一一那就是全然的孤独。
先来说说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负面情绪?
这其实是一种主观的、是我们自己赋予的负面体验,这种感受源于我们内心真正渴望和需求的一部分价值。
它可能是社交需求、情感价值也可能是某种社会价值和成就与现实的差距。
它们之间落差感越大、这份空虚感越强。
所以,一个人可能在社交场合依然感受着深深地孤独,也可能在一个人的独处中十分充实。
孤独的时候,你会寂寞、空虚、郁闷、焦虑、无助、冷漠甚至绝望,程度比较严重的时候你会觉得精神上有着深入骨髓的落寞和寒意。
短期或偶尔出现的孤独感并不会影响太大,但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当中,就会引发某些情绪障碍,对于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孤独空虚感,产生的原因很多、时间周期很长,可能来自你小时候没得到的那个拥抱,可能来自于你上周没追到的那个姑娘,可能来自于你去年定下了八块腹肌却没达到的 flag。
但细分起来,基本上是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关系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足以伴随一生,在缺爱、溺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变成一个毫无原则的付出、索取的人格,让和他们相处的人难以接受,就会在长大后的社交及亲密关系中体现。
尤其是恋爱中的亲密关系更会暴露无遗。
所以他们和人的交往,在这一方面的情感就无法得到正常的满足,这种落差感直接导致了孤独与空虚。
2、自卑
一个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人,不能合理地面对自己优缺点。
最大的影响是对外、对别人的优缺点也会格外敏感,可能鸡蛋里挑骨头、可能见不得别人好。
因为无法坦然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