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一篇小说之前,会说要有大致的情节构思。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完全是一种谬论。我们会根据一个莫名其妙的意象开始写一部小说,比如说是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就是根据太阳光照下的红萝卜展开叙述的;我们也可能因为一个模糊的人物开始写一部小说,比如说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因为头脑里一直徘徊的船上见到的女孩为创作开始的……写小说之前完全不需要对你所要写的内容有多了解。我们需要去确定的,是选择一个怎样的叙述视角。也就是,这篇小说,是从谁的立场上去讲述的。
视角的选择并不仅仅是人称的问题,更和小说表达的内容有很大关系。一篇小说,虽然内容是一样的,但视角的选择,会让同样的内容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讲述的故事,也会有巨大反差。可以说,选择好一个视角,就代表了这篇小说会以谁的立场去看待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人和事。一个知识分子的立场和农民的立场会有截然的不同,一个富家千金和沦落风尘的小姐,也会有天上地下的反差。他们的世界观不一样,评价标准不一样,自然而然,看到的也就不一样。同样的道理,有人会在一片飘落的黄叶中看到凋零,有人看到重生后的希望,有人会想到人生的无意义,也会有人只是看到了黄叶本身,什么也不会想到。
我们常常说的,小说的特殊性,也是来自于叙述视角选择的特殊性。对于小说来说,重要的从来不是讲了什么,而是谁讲了什么。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叙述视角,直接决定了故事的内容和故事的呈现方式。叙述视角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因为稍不注意,它就会出卖你,出卖事情的真相。任何一个故事都在叙述视角的漩涡中,摸爬滚打,所以,选对叙述视角,对写作的可信度与感染力非常之重要。不过记住,所有的叙述视角都是不可靠的。
在创意写作教程里,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践,当两个人结束了一段恋情,若从各自角度出发,那这个故事肯定会有两个版本。任何事情,站在不同角度书写,其呈现的面貌是不一样的,甚至差距很大。
比如一对夫妻的矛盾,每个人的视角都是不一样,甚至直接改变了故事。从男人的角度可能是这样:「我看着她的耳环,那是我第一次拿到广告提成时给她买的。为了那笔生意成功,我在零下十五度的北京,在饭店外,穿着薄西装,等了客户三个小时。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她逛商场时称赞了这对耳环。她很喜欢那对耳环,每天晚上睡觉时,一定把它摘下来,收好。然而,上个礼拜,我提前回家时,却看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