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年轻人如何理财?(第1页)

年收入 15 万元左右的年轻人如何理财?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1. 定性、定量分析年轻人到底该如何处理自我成长和投资理财的关系;

2.到底该如何理财。

在正式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前,先来看一个小故事:难道我只值 100 万?

张努力和李小资同年出生在中国南方一个小镇,两人从小就是同班同学。张努力学习一直很优秀,能力也很强。在全国某百强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年薪 10 万元的工作,且每年保持 10% 的增速,但是他完全不会理财;李小资不好好学习,高中没上完就辍学了,没有找到工作,但是平时喜欢研究投资,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在张努力毕业的时候,从父母那里获得了 100 万资金后开始了投资理财,第一年赚到了 10 万元,以后也可以保持年收益率 10%。 当张努力了解到李小资的情况后,顿时很郁闷:难道我苦学这么多年,最后自己的产出价值就和 100 万资金一样?难道我只值 100 万?

生命是无价的,但是一个人的劳动才能是有价格的。对于多数人来说,自己可以用于投资获利的资本主要是两种: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社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四种。这就相应形成了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交易市场。

薪酬,就是劳动力市场给一个人力资本的定价,是对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

而对于劳动力本身来说,薪酬就是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水平。

人力资本定价的高低,一方面看其劳动技能高低,另一方面看其掌握的劳动技能的供需关系。

要想获得人力资本的高定价,就得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人们开始接受长期的校园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读书学习到大学时间长达 19 年(一个人的工作才 30 多年),毕业后还参加各类辅导班、看书学习,都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为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值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目的(不是唯一目的 )就是为了未来在劳动力市场「找份好工作」(卖个好价钱)。

资金资本投资:我们投入人力资本所获得的薪资报酬,不会完全消费完,而是会有一定的结余。同时也可能因为父母赠予而获得一定量的资金。结余的资金以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