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第二章 诸葛家族外传——武侯的继承者(第1页)

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最主要的是以人物为主线的纪传体和围绕时间轴展开的编年体。然而这一篇文字若采用纪传体,则有很多涉及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不得不重复叙述;若采用编年体,则无法讲述人物的早期经历。为此,本文以诸葛武侯去世的公元 234 年为分水岭,以纪传体与编年体相结合的方式讲述蒋琬、费祎、姜维三位继承者跌宕起伏的命运和蜀汉帝国在后诸葛时代的三十年中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的过往。

公元 234 年之前的蒋琬

蒋琬的名字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 24 次,与诸葛亮的 1747 次完全不成比例,与姜维的 302 次也相差 12.5 倍之多。《三国演义》成书于汉人大起义的元末明初,当时饱受异族压迫的人们普遍崇尚英武不凡的强人。蒋琬由于不对罗贯中先生的胃口,本该属于他的戏份被砍的砍、挪的挪,以至于这位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在人们的心中混到了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地步,实在为他可惜。

蒋琬(?—246),字公琰,荆州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人。20 岁左右就因为颜值爆表、才华出众而走红。

赤壁之战后的公元 209 年,刘备攻占了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蒋琬前去求职,通过面试进入了左将军刘备的幕府,成了一名光荣的基层公务员——州书佐。

公元 211 年,刘备入川,蒋琬随军。

公元 214 年,益州牧刘璋向刘备投降。蒋琬终于从非领导职务提拔为领导职务——广都县县长(今成都市双流县)。根据秦汉官制,人口超过一万户的大县领导称县令,不足一万户的小县领导称县长。

汉末三国,有名士头衔儿的人物只要肯出来工作,一般保底价就是个县令。蒋琬年少成名,又苦巴巴地熬了五年资历,居然还混得这么挫。自暴自弃之下,他开始借酒浇愁,结果因为上班时间酗酒被视察工作的刘备抓了现形。与《三国演义》给人们的印象相反,正史中其实是「曹操常哭,刘备常怒」,这一次刘备当然要大发脾气,准备对蒋琬严加惩处。按说这事儿就该以「广都县长工作时间饮酒被严肃处理」而告终。然而,奇迹出现了,诸葛亮劝刘备说:「蒋琬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可不是治理方圆百里小县城的人物,他一心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