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姑姑带来了稿费汇款单。两张。
其实稿费可以直接银行转账的,但佳慧故意选择了汇款,还填了姑姑的地址。她想给姑姑制造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
自从她跟冯小河回来后,石桥河村多了些传闻。有说佳慧他们在大城市待不下去才回来的,也有说冯小河贪污公款被公司开除的……,这些风言风语,虽然没人当着他们的面讲,但背地里议论的人估计不会少。
这就是乡村啊。乡亲们有时是很亲切友好的,见了面会很热情地打招呼,菜地里吃不完的豇豆茄子会强塞给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完全没有恶意,——或者这也不能算恶意,只是久居乡间的大叔、孃孃和嫂子们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而进行的无聊臆测罢了。
佳慧是不在乎,但她知道冯小河在乎,姑姑和奶奶更是在乎。她们私底下说起来会很生气,但当冯小河和佳慧的面却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两位女性长辈,是想用这种方式保护他们,哪怕他们已经三十岁了,在她们眼里那也还是孩子呀。
在大樟树的浓荫下,奶奶、外婆依次传阅了那两张薄薄的纸片,欢喜的神情中略带肃穆。钱不多,两份稿费加起来才一千出头。但这可是稿费呀。这个年月还是纸媒的黄金时代,老百姓,尤其是乡村百姓对印在纸上的东西还有份天然的敬重。因此这区区一千来块钱,就不光是钱的事情了。
在了解了稿费汇款单的来龙去脉后,姑姑肉眼可见地膨胀了。“我们佳慧,写的文章全国人民都能看到!”她喜气洋洋地问:“是啥样的文章?……影评?影评是做啥的?哎呀不管啥文章,保管他们一辈子也写不出来!登到报纸上头的东西……哦不是报纸是杂志?能登到杂志上头的东西,那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吗?国家还给你发钱……哦哦,杂志社还给你发钱,我敢说全茏山镇挑不出来第二个人!”
佳慧被她夸得都有点心虚了,正想解释解释,奶奶又接着说:“这往后,我看还有哪个人敢说读书没有用!”
“对!”姑姑道:“不读书能写文章么?不读书能坐到屋里挣钱么?像他们倒好,读书读不进去,田也不好好种,只会窝在树下打麻将!”
对石桥南村打麻将的那拨人,她的鄙夷之情溢于言表。可见风言风语的主力军必定就在其中。佳慧见她说得那样痛快,忽然就不想解释了。——如果这件事能给乡村的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她也乐见其成。毕竟,她到现在也认为,对农村孩子来说,读书确实是件能够改变命运的事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