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林城在这个秋季,渐渐的与往常有了些不同,往常并不常见的留着金钱鼠尾头的满人商队,开始渐渐的多了起来,从庆林城去往隔河相望的隆达城的中原商队,也开始越来越多。
这差不多已经是常态了,两国打仗的时候客商往来少,如今不打仗了,客商自然云集,满人想买盐、糖、南方的丝绸、各式精巧之物,中原客商想要马匹、皮草、人参,有的时候两边谈妥了,都不用现银往来,直接以物易物。
今年的客商比往年还要更多一些,听说是因为两国开始和谈了,这差不多已经是两国上百年来第十五次和谈了,两个国家就是打一打,谈一谈,再打一打的关系。
庆林城的人带着满不在乎的感觉看待着这次的和谈,总之谈一次能太平几年,商队往来大家也能跟着发点财,打了再说打的事,庆林城的百姓对于打仗,已经到了麻木的地步。
趁着天气晴好,吴雅约了吴怡逛街,这在京城是几乎不可想象的,可在庆林城里,那怕是吴雅这样的身份,戴了面纱坐了马车,一样可以来去自如,吴雅一样是宅门里拘着长大的,自然知道吴怡也是一样的憋闷。
“这回我带你去的是刘记绸缎庄,他家卖得最好的就是俄罗斯出的料子,天鹅绒啊、灯芯绒啊,这洋人那里啊,也就是俄罗斯最冷,用料也最实在,京里的西洋料子,还真不如俄罗斯的东西好。”
像是绸缎庄这样的地方,自然也是眼睛雪亮的,看见铁家的车马,掌柜的立刻迎了出来,“哎哟喂,铁夫人,小的昨个儿新到的货,正寻思着什么时候到您府上去让您挑捡挑捡,也好替小的掌掌眼,没想到您亲自来了。”
吴雅笑了笑,“这是我妹妹,夫家姓沈,今天我特意带着她来逛逛,认认门,不然的话就让你拿着料子去了。”
“沈夫人。”那掌柜的自然知道吴怡的身份,他又是久做衣料生意的,上下一扫就看出来看似朴素的吴怡,身上的衣裳料子都是极上等的,“您二位快请进来,这街上人多,味杂。”
吴雅领着吴怡往里面走,古时的绸缎庄都是正对着门和两侧有相连的半回字型柜台,柜台后竖着摆着成匹的布料,正对着门最显眼的往往都是店里最好的料子,这家店果然是以卖俄罗斯产的天鹅绒、灯芯绒出名的,无论颜色还是质地,都是在京城中少见的。
吴怡却注意到西侧的柜台后面,是上好的杭绸、蜀锦,虽说都是民间货,在这庆林城里却也一样是头一份,非是达官贵人之家穿不起的料子。
“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