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天势弱,诸侯不从,互相征伐,百姓凋零,生灵涂炭,圣人思及众生困苦,蔚然长叹,希望‘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希冀天下回归纯朴之世态。
那道德天尊分身太清圣人降临人世,渡化世人融合三教教义合为道。春秋亳州地区,一妇人夜晚时分突见流星坠地,入其怀,而后诞育一麟儿,即为李聃。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
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数次归家省亲,欲劝母亲随之去周;其母在陈国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愿远迁。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
一日,老聃忽得家讯,言家母病危,于是报请天,归家省视。待回到家时,母已辞世。
面对茫茫大地上一堆黄土,思想九泉之下母亲之灵,回忆母亲慈祥容貌、养育之恩,老聃悲痛欲绝,寝食俱废,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发自己愚钝;顺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释重负,愁苦消解,顿觉腹饥体倦。
鲁国陬邑有一户人家,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启于宋。微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传六世至孔父嘉,后代孙开始以孔为氏。有后人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其妾生一孟皮,但有足疾。晚年迎娶颜徵在,时叔梁纥已七十二岁,颜徵在十八岁。
颜徵在知道自己使命所在,于是到尼丘山向山川之神灵祷告求。天降祥瑞,有正气入怀,颜徵在遂有身孕,十月怀胎,诞下一麟儿,由于孔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诞下孔,又因孔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少而好学,博闻强识,闻名于诸侯,开创儒门一脉,大讲“仁政”之德,游走列国而不得重用。道德文章三千,浓浓书卷之气充盈,大道至简,微言大义,书尽人间大道,道完万千玄机。
孔子幼时喜好周礼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