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校长是个戴眼镜的黑瘦的汉子,梦琪虽然和校长是第一次见,但是应该是提前找过朋友联系过,这也算是关系,虽然支教不给什么钱,但是没有门路人家当地学校一般的还不要呢,怕教坏孩子也是其一。
通过聊天才知道,原来校长也不认识梦琪,是梦琪的一个朋友介绍来的,这边学校满编满员,老师都多的用不了。梦琪原来联系的不是乡里的学校,是下边村里的小学。因为距离有点远,学生都来乡里读书显然不太现实,所以下面通常几个临近的村子还是会有一个小学,这些小学一般条件就很差了,就连老师也是编外的老师,有门路的老师可不愿意来偏远的学校,况且这些学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老师需要教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要教,因为缺老师。通常学生数量也不多。
大泽乡的校长开了一张介绍信,就叫学校的一辆吉普车送朱斌和梦琪一起去下边的王堡村小学。大概七拐八拐的小破路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才到了王堡村小学,小学就只有一个老师,还是当地的一个高中妇女,平时家里秋收的时候还需要种地,因为是代课老师一个月只有380元,不种地就要饿死。
朱斌和梦琪下了吉普车,已经是下午5点了,学校已经放学了。应该是听见外边汽车的声音,从一间房子里走出来一个中年妇女。
吉普车司机好像是认识这个妇女走到跟前说了一声:“王老师,给你送过一个支教的老师。”
中年妇女原来姓王,就是学校后边的王堡村的人。三个人跟着王老师走进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就是土坯房。在城市这样的房子肯定算是危房改造的范围。在这里就是学校。
几个人坐下来,王老师给朱斌和梦琪倒水,司机可能要赶着回去下班,就告辞了。
司机走后,王老师就就和梦琪与朱斌聊天,通过聊天才知道,这个小学不但是后边的村里的学生来读书,还有周边三四个村子的孩子来读书,有六个班级,每个班级人也不一样,一年级人多点20人,三年级人少点14个人,五年级只有10个人,六年级7个人。有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家庭,把孩子送到乡里读书,还有一些带着孩子去了工作的城市读书,剩下的基本都是一些家里条件比较差的孩子。
六个班只有一个老师怎么教?其实有办法,王老师把三个班组成一个教室,其实全部六个班就只有两个教室。王老师上课时给一年级的上课,其实旁边的高年级的学生也听得见,王老师给三年级布置作业写字或者算数,马上给旁边的六年级的上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