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玻璃种至尊黄(第1页)

朱斌把解出来的33公斤的大翡翠放进一个单独的盒子里,盒子底下还有黑色天鹅绒垫子。

朱斌把45公斤的大石头搬到切石机上,这块石头的一面像个棋盘一样,是个40多厘米的正方形。其他几面不规则也不是很厚。

因为这块石头里的翡翠朱斌已经探测好了,就在靠近棋盘面的一边,其他地方基本没什么好货色。所以棋盘面向下,比较好固定,然后四个边来了四刀,以为不是大厚,所以也比较容易切割,就是水迸溅的到处都是。

四刀一切,这块石头已经有五个平面了,然后朱斌把石头反转一下,把最后一个面狠狠的切了一刀,如果没有了解清楚内部情况的,断然不敢这样下刀的。

朱斌把石头再次转一个圈,把最初向下的棋盘面切一刀。这个面其实需要很谨慎,一是面积大,不好切,刀没有那么大。二就是距离棋盘面表皮很近的地方就是黄翡,所以要小心切一刀。朱斌右手压刀,缓慢切下去,因为切的很薄,所以棋盘面碎成了几块。

朱斌把最大的一面切好以后,就只能慢慢擦了。翡翠不大,用的时间可不少。

一个小时才把一块披萨饼一样的翡翠取了出来,说是披萨饼,其实很形象的说明了这块翡翠的形状。几乎是一个直径25厘米多一点的不规则圆形,最厚的地方6厘米,最薄的地方只有3厘米。整块黄翡够玻璃种,原来买石头的时候,朱斌也没有细看,还以为是冰种,因为冰种的黄翡已经很难得了,一般黄翡就是糯种为多。没想到开出来玻璃种的黄翡。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玻璃种至尊黄。

晶莹透亮,色鲜又匀,属黄翡之上品,较为罕见。黄翡一般都靠近原石的表皮,一般都比较薄,随意很难够手镯料。为什么黄翡比较薄呢?按照成因翡翠的颜色,可以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绿色、紫色、白色或近无色的属于原生色,所谓原生色就是翡翠在早期结晶过程中形成的颜色。次生色如红、黄两色,这两种颜色是在翡翠露出地表后,其他物质渗入翡翠表面形成。次生色因为在翡翠结晶后于翡翠表面结晶形成,往往颜色部分较薄,所以我们把他们称之为次生色。

黄翡切下来之后,后边的石头上是种水更好的无色翡翠,种水是玻璃种。

黄色翡翠价格在总体上次于绿色翡翠,种水好、颜色分布均匀的黄色翡翠价格也不比绿色翡翠逊色多少。最优质的黄翡往往形成于翡翠水石的外皮,厚度较小,优质黄翡的料也小,很难做成手镯,所以优质的黄翡翡翠手镯显得很珍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