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岩此番陇把之行,的确也花费了巨大的力气,他除了把防线周边给平稳了下来,更是对这批本属于他陇川的土兵,进行了针对性地走访,甚至连每个伍长都巡视到了,了解他们家中的状况,需要什么解决的问题,逐一做好了记录,承诺回去后将亲自督办这些事。而对那些前来陇川参战的汉家和其他地方的军士,更是热情有加,嘘寒问暖的。
此举非常振奋人心,在某些时候,这种地方父母官的呵护与看重,要远比一些物件奖赏或许重要的多。人活一世,有时候也图的是个名,军士们在外作战打仗,家中难免会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之事的,有这些地方官长的撑腰和支持,将士们在家中的父母亲属等,这面子上都会有光的。刀岩的这招,也确实把段天宇等人看得一愣一愣的,更是得到了段鹏的赞许。
整整三天时间,刀岩都在忙着这事。而段鹏等人,则是继续加固防线,在原有的木质防线基础上,扩大到了整个陇把面临勐卯的范围,火炮的位置及对面地形的勘测,也进行了调整,一些类似于铁壁关的那些明显距离标志,也开始隐秘的标示在了阵前之处。
有鉴于炮营将士在发炮时震动太大,往往很难听得清具体号令,孙瑞杰干脆提议要炮营弟兄,用东西塞住耳朵,转而用小旗帜来辅助传达命令,段鹏则在他们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手旗旗语的雏形。具体来说,就是用一种颜色不一的小方形旗,根部套有一根木棍。旗兵通信时,需要使用两面旗子,旗语兵每手各持一面旗子,站在炮位较突出的部位,通过旗子相对于身体的不同位置,表达着不同的字母和符号。但这种东西的表述方式,却让段鹏费了一番脑子,汉语很难用形体动作表示出来,最后他只好用特定的一些英文暂时来替代。没想到的是,炮营的此举直接引来了其他各营的兴趣,他们纷纷开始把这种旗语给泛滥了过去,拿出各自的想法来充实这些动作,并逐渐统一了下来。
三日后,段鹏与刀岩二人,这才满意的离开了陇把,一道回了陇川城,筹建火炮和弹药的制作去了。
而此时陇川的原刀宣抚使大人,自打把世袭的文本上报给朝廷及云南布政司后,他也学丽江府的老土司木增大人,把权力及自己的大部分人马,交给了自家儿子后,自己转而寻了座好山,带着些心腹手下,“静养”去了。对陇川之事,眼不见,心不烦。
刀岩此次回陇川后,在其四舅等多位多家威望之人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改组了陇川宣抚司,任命了多乐庆为司经历,多刚土司为司知事,恭猛为司照磨等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