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虎踞关战事结束后,段鹏果断的把新近由铁壁关赶来的两千多名军士留在了虎踞关,由那位郑三立协领带兵,而其余之人,则在打扫战场后匆匆押解着俘虏转去了陇把。其中,哨探队的几名弟兄驻扎在了蓝琦钰的野人部落附近,将与蓝琦钰一道,负责监视着关隘周围的动静。
云南都司在接到赵恩光的“紧急军情”后,“大发雷霆”,都司官长们原本就对于沐王府和锦衣卫云南处的“建议”有想法的,这次终于被他们抓到了把柄。但慑于黔国公和锦衣卫的威严和“其他的原因”,他们暂时并未把此事立即上报到五军都督府,而是把云南布政司,黔国公和杨镇宇,这些执掌云南的各路巨头们,请进了都司,“四两棉花八张弓!细谈细谈!”
上次的坚持任命段鹏为陇巴守备并暂时放弃汉龙和天马两关,那是因为黔国公和杨镇宇的坚持,这次可得再“谈谈”了。政情到了这种级别,一般玩的是“猜谜游戏”了,今日会谈,可以是你占上风,那下回就得轮到我了,“排排坐,吃果果。”只要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咱们都得这么来,这就是规矩!
毫无疑问,这次的“麻烦”就只能由杨镇宇来扛了,谁叫“出事”的人是你未来的“妹夫”呢?而黔国公这次倒成了“和事老”,把什么责任都推得干干净净了,“国公”是用永远不会错的,这就是“为官之道”。“事”既然出来了,那后面的“其他事”,就好谈多了,怎么都得是你锦衣卫让步了。“所有事”的解决,都需要有个幌子,有个借口来的。有了这个做前提,那“真正”需要处理的事,就可以作为你的“前提不足”而来对待了。
果然,在随后进行的一系列政要事务处理上,杨镇宇就“矮”了三分,唱主戏的就成了“云南都司”,这就是此次“商议”的目的和结果。至于段鹏丢虎跃关这等“芝麻蒜皮”的“小事”,就不会再有人问津了。但人家杨镇宇也是久经“官场”考验了的,对这次“云南都司”的暂时借题发挥又何尝不知呢?
“四方商议”结束后,杨镇宇马上回去稍事安顿了下,然后率杨天罡等锦衣卫众人,飞马奔向陇川。杨镇宇虽然现在是很相信段鹏了的,但目前的现实是,陇川方面可能遭遇到了麻烦,如果他不能及时帮助解决的话,那“云南都司”就会拿“虎踞关”这个“套子”,死死的“勒住”住锦衣卫的,让其决策权旁落。
此时的陇把地方官衙,却已是风声鹤唳,当知晓虎踞关的突袭队伍为木邦的缅军精锐后,新任陇把土司多觉更是惴惴不安,每日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