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隆决意出兵的四天后,他的缅军方才抵达密支那的码头附近,但此时的时间,已经是陈超大军攻占密支那七天以后的事了。与段兴在章凤所弄的“土工作业”相比,陈超在开挖的时间上要充裕得多,而且在“翻新”上,都凸现出了其独到的一面。
整个壕沟呈梯形状态,连绵几里,前部的锐角之处,被修成了圆弧形,以便能站立更多的军士;后部宽阔的地段与码头紧紧相连,以能及时与郑虎船队补给连上;最为精妙的是他的中间部位,纵横交错的沟道有一人多高,很多通道都是死路,仅有少数几条道是作为连接之用的,而且就在这连接的通道上,也是建有多条半人高的“堵路”,上面可以跨人,但蹲下后,可以直接把鸟铳架在“堵路”上开火。
壕沟防御的多层次“土工活”,全部是按“图纸”来建造的,而这份“图”,却是在几个月前,当陈超知道自己将领军攻击密支那后,他与段鹏,段兴共同完成的。按段鹏的意识,这就是一个“迷宫”,专门用来“坑”缅军的。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段鹏视察将士们训练时,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在历经了艰苦的章凤之战后,腾冲卫军的上上下下,更是深深被这种简单的“体力活计”而折服,这种东西没有别的要求,就是一个字:挖!而军中的军士们,很多都是种田出身,耕地,犁田,这些几乎都是手到擒来的,故此,在速度上是很有保障的。
但这种“深挖”的观点,却是陈超自己提出来的。一人多高的沟深,军士们站在沟底,是看不到上面情况的,而且也没有段兴所挖壕沟的那种“土墩”。当陈超提出要成菁桃千总,在蛮莫城里大量制作两种小凳子的时候,段鹏就明白了他的想法。鸟铳营的轮射,将会站在小凳子上完成的,稍高点的,是为丛林山地营的箭手准备的。一旦防御不住,军士们可以携凳后撤,而落入沟中的缅军,只能当“睁眼瞎”。所以,郑虎船队去密支那的生意理由,就是“贩卖”这种“凳子”,尖镐和锄头等农具。
面对蜂拥而至的缅军在自己阵地安营扎寨,陈超面无表情,他很清楚目前腾冲卫军的真实实力,与强大的缅军去比拼军士,财力,那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前沿哨位处,陈超,王新荣,毛添福等军官,正在观察着前面缅军的一举一动。
“毛千总,你们鸟铳营是第一道防御!抵挡不住,可以在统一的号令下撤退!这不失体面!我们要的是保存实力!尽可能的利用壕沟“绞杀”缅军!”陈超冷冷的说道,此时的他,方露出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