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归骂,但是大清海军对九鬼龙一海盗集团致命的一击,使侵略南中国海的日商顿时失去了支撑,他们不得不纷纷撤出。作为最顽固的侵华日商西泽吉次,也在审时度势之后,同意清政府以十三万银元“赎金”的代价,让出东沙岛。其后数十年的日本,的确如蛇吞象,数度占领我南中国海,直至二战战败为止。
海圻号仍在大海上航行,他的前方目的地是巴达维亚(雅加达),那儿的华人早已把这两艘军舰的造访看成是盛大的节日,鲜花、美酒、连篇累牍的赞美之词在那儿等待着宣慰使徐天宝和侍郎杨士琦他们。
有关这次波澜壮阔的航行,仅在“清史”上淡淡地写下了一笔,于是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那些荡气回肠的情仇,那些惨绝人寰的杀戮,那些奇幻瑰丽的南中国海景观,那些起伏跌宕的旷古所未有的人生经历,就都在这简单的一笔当中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是后人无穷的遗恨:光绪“三十三年北洋大臣令海筹、海容二舰巡历西贡、新加坡等处。商部令海圻、海琛二舰巡历菲律宾岛、爪哇岛、苏门答拉等处。粤督令广亨、广贞、安香、安东四舰巡历九洲洋等处。
因此,实际前往爪哇的中**舰,此时只剩下海圻号和海琛号两艘了
巴达维亚位于爪哇岛,那里的华人聚居区最为广大,华人人口也最多。后来在南洋开枝散叶的各大家族,几乎都是从爪哇分出去的。竹网龙堂,在这个年代,就是以爪哇为根本。在后来进入了二十世纪,才逐渐的在南洋范围内向北移动。爪哇一带,自从荷兰人不得已在百年前解除了华人定居的禁令之后,百年繁衍生息,在这个时候,正是南洋华人最多最强的地方。他们辐射出去的力量,几乎掌握了南洋殖民地经济的大部分。在白人殖民当局的警惕,在当地土著的敌视当中。低调的,但是顽强的生存着。以华人天赋的勤奋忍耐,在夹缝当中发展壮大。
徐天宝站在舰首,望着远远可见的海岸线,笑着问一旁的萨镇冰,“萨军门,你是福建人,南洋有不少华侨祖籍都在福建,萨军门对他们怎么看?”
萨镇冰手扶栏杆,眺望远方,说道:“华人,到哪里都是华人。这种骨子里的东西,大多数人改不掉的……甲午之前,致远舰到港,当地同胞都好似过节一样的热闹欢腾~~现在~”萨镇冰看了看不远处比经远号、致远号小了不少的海琛号军舰,有些感慨地摇了摇头
杨士琦背负双手,用悠长地语调说道:“国不强则商不立,海外华侨更是期盼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倚为后盾,袁宫保致力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