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牧民定居(第1页)

中国第一桶水泥产自唐山,1889年,唐廷枢在大城山南麓开办唐山细绵土厂,用以方便原料就地开采。由北洋军械所各局、开平矿务局、广东香山五中堂泥田主三方出资集股合办,产品首先供应军械所官用,剩余部分则售卖给民用。黏土从广州香山挖运,石灰从大城山采取,燃料由开平矿务局廉价供给。1890年,从英国购置机器、锅炉。1892年建成投产,虽然工厂当时的技术人员只有化验师1名、炼土匠1名、工头1名,占地也只有60亩,日产量不足30吨。但它却是中国第一家生产水泥的工厂,为国内生产水泥的历史打开了新的一页。

然而,建厂初期,就为危机埋下隐患。4年后,也就是在1893年,唐山细绵土厂因生产方式落后,尤其是土料从香山运进,成本极高,亏损严重并宣告破产关闭。唐山研究地方史的专家说到此事时,都认为主要原因是:“唐廷枢要运作开滦煤矿,无暇顾及此厂,而当他准备改变时却回天乏力,病入膏肓,1892年便去世了。”不过,据史料记载,那时唐山细绵土厂的状况是,“烧制洋灰,成本既巨,而所出之灰,尚不如土产石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设厂自救”的呼声中,1900年,开平矿务局会办、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着手恢复细绵土厂。同年,由于庚子之乱,开平矿务局被英国资本家骗占,细绵土厂也落入英国资本家之手。

水泥的生产制造分立窑和转窑两种,立窑又分普通立窑和机械立窑,普通立窑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机械加料,人工卸料;机械立窑是机械加料和机械卸料。机械立窑是连续操作的,它的产、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比普通立窑高。

水泥回转窑的传热方式是以辐射为主的,物料在窑内的填充率一般只有5~17%,多数空间被闲置,它的外表面积大,散热多,保温困难,作为热工设备,它的热效率并不高,一般40只有%。

徐天宝现在采用的水泥立窑就是机械立窑,虽然听着像是污染大,能耗高的东西,其实比现在技术上不成熟的转窑来说,无论是能耗还是产量都领先了一大截。

这是一种以风冷、正压密封液压摆动的水泥煅烧机立窑,其特征是具有整圈破碎鄂齿和特殊塔齿的塔蓖,具有筒式热交换器的窑体冷却带,具有采用磷酸盐和硅铝纤维做内衬的窑体煅烧带,具有料球预热室,除尘装置和收尘室的中立单烟囱,具有喷射装置和由窑顶悬吊中空柱体注风的送风系统,以及负压锁封自重卸料系统.这些特点,使结构简化,加强中风,强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