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寻找突破点(第1页)

赵华利用车内的灯光把档案袋里的内容大致浏览了一遍,其中有具体的扶贫款变成购买土地的具体账目。

这个丁海轩果然不简单,他不直接扣留老百姓的扶贫款,这样就能够堵住老百姓的嘴。

魏县的嘎子乡是一个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的贫困乡,那仅有的一点土地也因为贫瘠,缺少水资源,基本长不出什么东西,每年也就是长点耐旱的懒庄稼。

农民根本不在乎这点土地,只要政府能放扶贫款就行。

丁海轩他们就这样利用偷梁换柱的办法骗取农民的耕地,然后再冠以招商引资的引入企业。

吴海燕疑惑的问道:“这里面似乎没有问题,他们只是骗取农民的耕地,但也换来了大量的投资,即使上面查下来,也能功过相抵,没有中饱私揽的证据啊!”

赵华点点头说道:“问题是丁海轩他们不仅在税收政策上给了这些企业极大的好处,连租金都低的惊人,几乎都不收租金。”

“这就奇怪了,如果他们要中饱私囊的话,也应该在租金方面大作文章,会不会是谭良富没有查到。”吴海燕失望的说道。

赵华陷入到了沉思中,谭良富把这份文件交给秘书肯定有什么信息要传达,如果仅仅是用救济款骗取农民贫瘠的土地来换取企业的投资,不能给丁海轩他们予以实际的打击。

赵华又仔细的看了一遍谭良富留下来的账目,还是一头雾水,突然备注里一行小小的说明提醒了他,文件所以数据均由魏县财政局社会保障科采集。赵华一拍大腿,这么一个重大的讯息让他给忘了。

老狐狸,果官场之人岂能如此简单,都留着后手呢。

吴海燕好奇的看着赵华,她对整个案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如同亲身参与了一场悬疑剧一般,问道:“你发现了什么?”

“我忘了一个关键人物,武冬梅,谭良富留着一手,真正的谜底应该在武冬梅身上。”赵华显得有些兴奋。

吴海燕刚在去县城的路上就已经大致的了解的整个事件的情况,她若有所思的说道:“你是说谭良富把真正的东西放在武冬梅手里?那他为什么又多此一举放这么一本账目在汪秘书这里。”

“很简单,一方面可能谭良富手里的东西不能作为直接的证据,另外一方面武冬梅风传和谭良富存在那种关系,要是武冬梅直接出面,不仅没有说服力,更有可能使得局面变得更加复杂,风传的消息就可能被坐实。汪伟山要是真的想帮助谭良富,仅靠他的力量是不够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