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朝王公子弟,只要年满十五岁,都要机会送入太学之中,太学则是整个大齐的最高学府,但也分为两派:已是一王公大臣子弟为主的贵族派。一是以平民子弟真学问进入太学的寒士派。
所谓太学,是由朝廷文臣传授儒家孝、悌、忠、义、礼、信的地方,只讲文,不讲武。整个学宫,由朝中太傅负责。
太傅乃是三公之一,也是当今太子的老师。名下的学生遍布九洲十八省,朝廷里的大学士,大齐朝廷几乎有三分之一是他的学生,听过他的课。这样涛天的权势,就算太子这样的人物,也不敢轻易得罪。
红秋雨乘坐马车出门,半个时辰后方才抵达太学。宏大的学宫屹立上京城西北角,与皇宫相应对。红秋雨坐在马车里,掀开窗帘一角,只看到无数的马车打着各家的旗号,将太学马堵的水泄不通。
“马车就在这里停下吧,”红秋雨跟车夫打了声招呼,便从车厢走下来。
“红公子!”几个官吏的后代看见红秋雨后,脸上闪过畏惧的神色,低头叫唤了一声,乖乖站到路边。因为他们知道前不久与肃王大婚的是红秋雨的姐姐,也有些学子看到红秋雨,眼中闪过鄙夷,一个个远远的避开。
红秋雨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是太子那一派的。红秋雨也不在乎,神色洒脱的沿着一条白玉石板道向太学内走去。
大齐朝文武鼎盛,立朝七百余年来,造就的王公贵族不知凡几。这也造就了红秋雨眼中人流熙熙攘攘的盛况。这些大齐学子,三五成群,抱成一团,嘻笑论谈,每一群就是一个派系。
摇了摇头,红秋雨平复了情绪,正要迈腿向学府走去,耳中却听到一阵娇斥声:
“你们两个贱种,我抽打你们,那是你们的面子,是你们的荣幸。你们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反抗!”
这个声音红秋雨识得,是平南侯府的一位女儿,唤做咏柳郡主。这学宫里,士子极多,红秋雨也就和她打过几次照面,并无过多交往。唯一的印象,就是骄蛮任性。
这声娇斥夹杂在鼎沸的人群声中,不仔细听还发现不了。只听声音,红秋雨也判断出来,这位咏柳郡主必定又是在欺压某些出身低微的士子。这种事情一直都有发生,禁也禁绝不了。若只是这样,红秋雨也会不在意,伸腿走开就是。但偏偏他却从那几声惨号中,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让开!”红秋雨神色一冷,双手一下就拨开身前的人群,大步走了上去。他虽不爱习武但在父亲的压迫下也学了不少武功,勉强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