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日》上映第三周,首日以单日票房6123万的井喷现象领跑贺岁档。
紧随其后的《中日之战》单日票房反而锐减到2789万的票房,完全违背了上映第二周出现的1.8个亿的周票房趋势,这可是比《国难日》第二周的总票房足足多了三千万。
至于仍在上映期的《兵魂》和《逃兵》周票房则枯萎到一千万左右。相对于《国难日》和《中日之战》在贺岁档疯狂吸金的情况,再放映《兵魂》之类的只能挣到小钱,有了这个念头很多电影院都将这两部进入收尾阶段的电影安排到午夜时段。
第二日,第三日,《国难日》的单日票房依然保持在五千万左右,彻底将其他上映的贺岁片甩的远远的,引发业界众口一词的惊叹与佩服。造成这种异于市场规律的后期逆转甚至井喷的票房趋势,全部在于前不久国内几大信教者的公开声明和以身作则。
这种情况不但令各大媒体疯狂,更是引发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毕竟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稳定的大政策不容动摇,但是面对全国范围内的观影热潮,政府也不好针对《国难日》的放映做出一些限制措施。只能通过相关渠道,向任庸传话,表示要负责《国难日》的音像制品工作,可是多方联系之下,大家却发现任庸又失踪了!
“咔嚓!咔嚓!”在飞机的呼啸声中,一位戴着墨镜的年轻记者照着观众的面部表情来了几张特写。身后银幕上几枚炮弹落入城中,顿时一阵爆炸声传来,夹杂着几声哭喊。
这是青岛的一家电影院,总共十个影厅,有七个都在放映《国难日》,场场爆满,甚至有些观众根本就不离席,除了上厕所。都是有钱的主儿,电影院的老板特意为这几个主儿准备了一个专门服侍的人,什么零食饮料之类的也就一句话的事儿。要知道这几位中年人可是纯粹的天主信仰者,青岛有名的企业家,不进包间足足看了七遍,为的就是用心品味。
年轻记者稍微看了一下刚才拍摄的几张照片,有些不满意的看了看影厅上方昏暗的散光灯,随即走到东边的一个角落里,从包裹里掏出一瓶矿泉水大口喝了起来。
东边这个角落是电影院老板特意为记者开辟的,设置了三排椅子,都有背靠,很方便坐着打字写稿。这也算是近一个星期以来的怪事了,往日寻不见踪影的记者近日却如同潜伏已久的特务嗖嗖地都冒了出来。全国各地只要是有点名气的电影院,那都是记者云集。
影院老板一方面为了能使观众更顺心的看《国难日》,另一方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