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票房风暴(四)(第1页)

让票房飞,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但凡参与了贺岁档票房争夺,无不希望自己出品的电影放映的时间更持久一些,总票房的数字能多添几个零。只不过任何故事都有谢幕的时候,电影也不例外。

《国难日》上映第二周,《一个人的逃兵》正式结束在电影院的大规模上映,开始进入音像作品发行的环节,希望在这个环节能将电影的最后一丝剩余价值给榨出来。总票房累计5.3个亿,越发稳固了嘉禾在国内影视圈的江湖地位。

华谊的《逃兵》截至目前累计票房5.6个亿,虽然后劲仍存,但是按照总体形势来说也算进入了收尾阶段,依照票房走势曲线图的惯性力,在彻底触地时看看能跨过六亿门槛儿,算是今年先期上映的贺岁片中的最大赢家。华谊内部的庆功会据说已经开过。

宏盛的《兵魂》累计票房4.7个亿,由于上映的晚一些,至今票房走势依然强劲,虽然从整体上来看,呈现下滑趋势,但是偶尔也会出现局部反弹,描绘出一副曲线下滑的票房形势,估计在电影正式从院线退场的时候,迈入五亿俱乐部轻轻松松,当然这里说的是《兵魂》的国内票房,毕竟这部贺岁片才刚和宝莱坞那边的院线谈好上映的协议。

自此贺岁档正式进入了楚汉相争的局面,只剩下《中日之战》和《国难日》在贺岁档期龙争虎斗,究竟谁能摘得本年度贺岁冠军的头衔了?尽管从主观情绪上大家都倾向于《国难日》,想看看这匹黑马能否一黑到底;但是从客观理智上讲还是《中日之战》君临天下比较靠谱,毕竟宏丽多年的老品牌,再说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就在宏丽推动的关于《中日之战》的各种独家新闻在业内吸引眼球的时候,各家媒体派往各地进行《国难日》观影采访的稿子也出现在了各家媒体主编的办公桌上。一阵诧异带着几丝恍然大悟是媒体老总看完主编拿来的外派记者发回稿子的第一反应,随后这些有足够吸引力和震撼力的娱乐新闻被登上了各家媒体的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或者门户网站的首页。

这些稿子本意是想揭开《国难日》观影热潮的根源,所以记者采访的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没有公众影响力的观众。没想到的是这些新闻报道不但没有解释清楚为何《国难日》能引发万人空巷观看的狂潮,反而加重了民众的疑惑,彻底引爆了关于《国难日》吸引力的争论。

“《国难日》放映现场,聋哑人泪流满面!”《影视周刊》的一名资深记者在沈阳一家电影院采访的时候,发现一名中年人无声流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