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米内光政等人反对战争扩大化还有这更深层次的担忧,板垣征四郎提出的那个加强与德意两国的联系,甚至缔结军事同盟的方案虽然暂时没有通过,但是支持的人却不少。米内、山本、井上等人认为,如果日本同德国缔结同盟或进行协商,不久将有诱发日美战争的危险,如果日本一旦卷入对美作战的漩涡,则是相当危险的,也是日本海军难以忍受的,因此,无论从国策上还是战略上考虑,都必须反对与德国缔结同盟。米内、山本这几个月旗帜鲜明的反对,阻止了加强日德协定提案的进一步升级,暂时将日本从陷阱中拯救了出来。
在大量地数据面前,陆军方面被米内、山本、井上等人批得体无完肤,尽管他们依然不同意与中国进行和谈,但是包括首相近卫文磨在内的很多高层已经认同了米内光政等人的建议,因此接下来的事情就成了该怎样与中国谈判,大日本帝国的底线是什么?
与中国谈判也不是一个轻松活,从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也不是没有与中国政府接触过,但是每次谈判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次谈判结果如何日本方面没有太大的把握。
经御前会议决定,情报部门先派出一名大佐或者大佐级别以下的军官与中国政府进行有限的接触,如果中国政府对和谈有诚意,那么双方再进行更高级别的谈判,但是和谈必须要迅速,决不能与支那政府扯皮,因为帝国拖不了多长时间。
在日本高层的指示下,日军铃木卓尔中佐与宋子文的胞弟宋子良秘密在香港会面,日本方面与重庆的接触自此开始。在此以前的12月中旬,铃木中佐通过香港大学教授张治平的斡旋,曾要求与宋子文的胞弟宋子良会面。但宋子良以需得其兄子文同意为理由,予以拒绝。而此次则是由宋主动要求进行会谈的。因此,铃木中佐认为,这可能是反映宋子文或重庆政府的意向。
事实上与铃木卓尔中佐会面的并非真正的宋子良,而是由军统局的特工假扮的。对于和日本和谈老蒋心里颇有疑虑。其实从37年开始,老蒋就一直试图与日本人接触,在铃木卓尔中佐之前国民政府已经与日军进行过两次秘密谈判了。
第一次是1938年的“宇、孔秘密谈判”。这是蒋介石第一次主动要求同日本进行的“和平交涉”,而且这次双方派出的代表的级别都不低,国民政府这边派出的是新任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孔祥熙,日本那边派出的是陆军大将宇垣一成,当时宇垣一成大将出任改组后的近卫内阁外相,可以说那次和谈是两国外长级别的交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