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山东地界,朱允熥便刻意放缓了銮驾的行程速度。
此前从金陵前来,想的是尽快抵达灾区,救灾如救火。
如今离开重灾之地,心态自是不一样。
山东虽同样遭了水患,但灾情却远不及河南那般酷烈。
或许正因为如此,加之早已知晓圣驾将至,此地的赈灾事宜,办得比河南要井然有序太多。
御驾所过之处,只见灾民安置点星罗棋布,却无半分流离失所的凄惶。
一排排崭新的帐篷搭建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处,是官府设立的粥棚,热气腾腾的食物正有序分发。
营地间,有医官带着药箱往来巡诊,为病患诊治。
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处专设的净水供给点,伴随着隆隆的轻响,蒸汽机正从深井中源源不断地抽出清水,一旁的大锅则用煤炭将水烧沸,待冷却后,再供灾民免费取用,保证每个灾民都有充足的热水供应,从根源上杜绝疫病的可能。
让朱允熥龙心大悦的,是此地雷厉风行的“以工代赈”。
放眼望去,真正坐在那里,等待救济的灾民,几乎都是老弱病孺。
所有青壮年灾民,都被组织起来,投入到疏通河道、修补田埂等灾后重建的劳作之中。
人人手中皆有活计,以自救代替了单纯的等待。
更让他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在那些劳作的队伍中,竟有不少妇女的身影。
朱允熥心中了然,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来都只是士绅富户人家的规矩。
寻常百姓之家,女子下地劳作干活,或是靠缝补,纺纱赚钱,贴补家用,本是常态。
不会真的就不“抛头露面”!
只不过,由官府出面,如此大规模地组织妇女参与公共劳役,并发放酬劳,这在大明,确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对此,山东巡抚李崇文的说法是,“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
“与其坐等朝廷救济,不如发动万民自救。”
“自陛下新政推行开始,进入工厂做工的女子,便不计其数。”
“女子既能入工厂为女工,织布纺纱,亦能在此危难之际,尽其所能,共渡难关。”
再者,官府雇佣灾民劳作,皆按日发放工钱,这本身便是最直接有效的赈灾款项。
诚然,女子的体力稍逊,所领的活计较轻,工钱也略低于男子,但营中百姓对此并无半句怨言。
毕竟在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