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新学与科学的推广固然顺利,可积淀数千年的封建传统势力依旧不可小觑。
哪怕他们在大势之下暂时偃旗息鼓,却仍能深刻左右无数民众的思想。
改革推进得越快,观念上的碰撞也就越激烈。
朱允熥这一招,绝妙之处正在于,即便反对者明知他是在借圣人之名行自己的新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除此之外,朱允熥还怀有更长远的谋划。
那便是将“圣人理论”传播到海外。
“科学”是大明独有的财富,而“圣人”却是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象征。
朱允熥强调,周边各国若想像大明一样富庶强盛,首先要学习的并非科学和新学,而是孔夫子旧有的道统!
这不仅是大明对外的宣传口径,更是朝廷反复强调的“普世真理”。
文化的扩张,是提升大明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一步。
要让列国之民心悦诚服、由衷仰慕,就必须令他们相信大明才是文明的灯塔。
因此,朱允熥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亲自祭祀孔圣人,本身便是最有力的姿态,也是一份极具分量的外宣。
这些儒家的“普世真理”,大明自己可以不信,或者仅仅装着信的样子,披儒家之皮,行科学之实,但对外面的国家,却一定要让他们相信。
这亦是让大明始终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
……
有了河南的前车之鉴,此番在山东迎驾的,只有巡抚李崇文、巡按王守廉,以及他们直属的随从官员。
地方上除了所在府县的知府、知县之外,再无多余官员出面。
河南官场在皇帝巡视之后已被搅得天翻地覆,一切皆是从全省官员们集体接驾开始。
山东官员们纵然心思再迟钝,也不可能再犯和河南一样的傻,给自己惹祸上身。
行过迎驾大礼后,朱允熥开口询问山东的施政情形。
巡抚李崇文立即上前,滔滔不绝地答道:
“自臣上任山东巡抚以来,秉承圣意,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行‘新学’与‘科学’。”
“数年来,共新建新学及科学讲堂书院四座,兴办各类学校五百七十一所。”
“新建规模较大的工厂共有六百八十三家。”
“境内兴修水库五十二座,铺设水泥道路一百零六条,其中国道六条,省道……”
他说起自己任上所办之事,如数家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