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正在记录审讯的夜侯虽然笔下如飞,但时不时瞥向魏长乐,眉宇间显出惊愕之色。
魏长乐是金佛案的主办官,虽然监察院特意安排由他亲自审讯柳永元,但笔录的夜侯也算是审讯的参与者。
从开头到现在,魏长乐对柳永元的审讯过程,笔录夜侯一清二楚。
他固然惊叹魏长乐审讯过程中的逻辑性,但更震骇于魏长乐所谓的臆想。
虽然一切都只是魏长乐的臆想,但魏长乐所述却井井有条,完全立得住脚。
夜侯知道魏长乐的武勇,毕竟生擒塔靼......
在和平协议签订后的第二年春天,边境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如今绿意盎然,麦浪滚滚。随着贸易口岸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商旅队伍穿梭于两国之间。这些商队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商品,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思想。
萧逸作为这次和平谈判的关键人物,在回到京城后被授予了“和平使者”的称号,并晋升为礼部侍郎。他深知,要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于是,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建立一个跨国文化交流学院,旨在培养精通两国语言文化的外交人才,促进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这个提议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很快,一座宏伟的文化交流学院在两国交界处破土动工。学院的设计融合了南北两地的建筑风格,既有北方宫殿式的庄重大气,又不失南方园林的精致典雅。院内设有各种功能区,包括讲堂、图书馆、演武场等,为学生们提供了全面的学习环境。
与此同时,苏瑶和李文博也没有闲着。他们以《和平之光》这首歌为契机,发起了一个名为“和平之声”的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音乐的力量传递和平信息,帮助那些因战争而失去家园的人们重建信心。他们组织了一支由全国各地优秀音乐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深入到曾经饱受战火洗礼的村庄,为村民们免费演出,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着那动人的旋律,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之声”项目逐渐扩大规模,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除了在国内各地巡回演出外,还走出国门,前往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每一次演出结束后,台下总是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外国友人在听完歌曲后纷纷表示深受感动,对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赞不绝口。
而在科技领域,随着边境贸易的繁荣,更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