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针对(第1页)

“先生!先生!”

王姮仿佛一只欢快的鸟儿,一路走,一路喊着。

作为生命中,为数不多靠谱的长辈,王姮对沈度是尊敬的。

他不止教授她学识、才艺,也让她知道大虞的山川河流、各地风土人情,更言传身教了她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最重要的一点,沈度给楼彧填充了丰富的内涵,让他从里到外都成为真正的饱学之士、文雅君子。

王姮与楼彧一对小苦瓜,六亲缘浅,没有长辈教导、帮扶。

在某种程度上,沈度填补了一定的空缺。

是以,王姮、楼彧对沈先生,亦有着一定的孺慕之情。

这几年,王姮把自己关在家里守孝,几乎很少外出。

沈度在朝堂上搅风搅雨,在骊山书院教育育人,王姮都不曾现场观摩,只能通过楼彧得知他的情况。

如今,忙完了守孝、成亲等人生大事,王姮来到骊山,只想好好与先生亲近亲近。

……

堂屋里,沈度随意的坐在席上,身后有围屏,围屏上的字画都是他的字迹。

他歪着身子,手肘撑着凭几。

他下首两侧都有宾客。

顾哲等亲传弟子,以及前来拜会的四皇子妃,书院的客座女先生韦般若。

韦般若正襟危坐,面前长几上摆放着一架古琴。

她正在抚琴,请沈先生品鉴、指点。

沈度作为闻名天下的海内名士,诸多才艺无一不精。

年少时,一曲《广陵散》,惊艳整个建康。

沈度还曾自创曲谱,一时间引得无数乐伎争相演奏。

今日韦般若所弹奏的,就是沈先生最喜欢的《流水》。

“……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沈度微微闭着眼睛,放在凭几上的手,手指有规律的捻动着。

他的脸上,有着明显的赞赏之意。

而能都得到琴技高超的沈先生的一声称赞,足以证明韦般若的琴,确实抚得极好!

王姮一连串的“先生”,传到堂屋的时候,韦般若正好弹到了第三段,琴音清澈、活泼,让人听了禁不住的心生愉悦。

可惜,如此美妙的琴声,被一记记的“先生”给打断了。

韦般若眼底闪过一抹嫌弃,按在琴弦上的两只手,忽然停了下来。

沈度却没有被打扰的气恼,他已经从那娇美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