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树广场的生意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迅速成为了整个柏林最受欢迎的地方。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天都是爆满,需要人工限流才行。
虽然建有柏林墙,但东柏林需要西柏林带来的外汇和物资,所以西柏林的人可以出入东柏林,但东柏林的人不能去西柏林。
没办法,那时候的西柏林有美、英、法的输血,日子比东柏林好得多。
但即便是西柏林也没有千树广场那数以万计的商品,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千树从国内挑选了合适的厂家生产的优质货。对外出口的东西,没多少厂家敢偷工减料。
还有少部分国内缺少的货物,也都是从英法意这些国家真金白银采购过来的高端产品,别说东柏林的市民了,许多西柏林的市民都是只听说过、没买到过。
很快宋远手里就攒了一大把东德马克,按照和东德政府的约定30%东德政府承诺给换成别的外汇,剩下的70%宋远安排人在东德买买买。
卡尔·蔡司的光学产品、前进机械的农机等都大批量采购往国内送,实在花不完了也没关系,等到89年西德合并东德的时候都要认,到时候直接转成西德马克就行!
而在乌克兰宋远和谢尔比茨基的谈判就不顺利了,如今苏联缺外汇缺的两眼放红光,怎么也不肯同意千树公司收到的卢布兑换成外汇。
可宋远要这么多卢布屁用没有,自然要乌克兰这边给个说法。卢布出了苏联根本没人认,更何况老毛子不当人隔上几年就来一次金融改革贬值卢布,更搞出了外贸卢布、金卢布、记账卢布等一堆花样,
谈了半天最后谢尔比茨基只答应用石油、钢铁、化肥等物资来换,宋远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不过谢尔比茨基也不是不近人情,毕竟这相当于额外给乌克兰增加了很多外汇,于是答应由军区动用工程兵部队来修建商场,所需的水泥、钢材等都由乌克兰方面来承担。
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下个调拨命令的事,反正乌克兰的这些建材多的都用不完。但如果商场真建成投入使用了,相当于多了一个稳定的外汇来源,也能有效的缓解乌克兰人民有钱买不到商品的怨气。
谈妥这些,宋远回国就向老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前期通过商业手段和乌克兰上下交好,后期尝试着换取或者购买各项技术。
老领导对此没抱太多希望,但国内这时候除了石油是出口以外钢材、化肥都还很缺,能换来也不错,考虑了一番也就同意了宋远的想法,并让国内的相关部门配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