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县,位于雒阳南边的大谷关外,汝水上游,是连通司隶和荆豫之地的一条交通要道。
讨董之时,孙坚就是在梁县附近被徐荣捶了一顿。
这里既可以作为雒阳方面进军南阳、颍川等地的桥头堡,也可以作为荆豫势力进军司隶的据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这么重要的地方,张新自然不会看不到。
只是董卓大肆迁移河南百姓入关,现在的梁县实在是没有多少人口,根本支撑不起它应有的功能。
蒯良之才虽说远不如蒯越,但他有一个优点。
仁德。
蒯良的理念,是典型的儒家思想,主张施以仁政,教之以德。
仁德的政策,会吸引来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民,乃至一些迫于生计,不得不进山为匪的百姓。
尤其是在曹操刚和袁术打完的这会。
毕竟不是哪家的军队,都像张新麾下的士卒这般遵守军纪。
大兵过境,百姓进山避乱,大族趁机侵占土地。
百姓回来后,发现自家的地没了,于是变成流民。
这,才是常态。
现在的南阳、汝南之地,一定有着大量流民。
梁县距此二郡不远,蒯良过去,正好可以招徕这些流民,填充的人口。
以刘表和蒯氏的关系,让蒯良去做梁县长,既不会让他心生警惕,又能缩短梁县恢复功能的时间,还能拉拢荆州蒯氏。
至少算是搭上了一条线。
简直就是三赢。
“大将军欲荐良为梁县长?”
蒯良闻言,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张新微笑点头,再问了一遍。
“子柔可愿屈就?”
“愿为大将军效力!”
蒯良大喜,当即下拜。
刘表看重的人是蒯越和蔡瑁,他回荆州,也就继续做个主簿而已。
反正有蒯越在刘表的府中,蒯氏的利益足以得到保障。
他在与不在,也没什么区别。
一县之长,与区区主簿,孰重孰轻,他还是拎得清的。
况且蒯良对张新的印象也很好。
年少登高位,却不骄不躁。
那日他来拜谒,张新以大将军之尊,与他一个区区主簿同席而坐,平等相交。
如此礼贤下士,又有能力之人,那可是提着灯笼都难找的明主哇!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