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东江怒涛(第1页)

海风呼啸,战旗猎猎。金州港口,百余艘战船排开阵势,桅杆如林。

年已六十岁的老将军,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身披铁甲,立于旗舰船头,目光如炬地望着北方海岸线。

身旁,围拢着他的一堆将领都是他的义子参将等人。

这一次,他不惜抄远路,从皮岛、长山岛、广鹿岛、石城岛、鹿岛、双山、宽甸、汤站、险山、叆阳、金州、双岛、长生岛、旅顺各处,征召凑出一万五千多部队,奉命向西绕过再度沦陷敌方的复州和永宁,转而北上登岸,攻打已经沦陷建奴手上的海州,以便配合锦州及大凌河一带的明军向建奴发起进攻,从新让屈居在辽西走廊的明军东进渡过辽河,把之前在萨尔浒大战中失去的辽东大片土地尽量抢回来。

令人热血沸腾的恢复辽土大计。

但很冒险,因为后路已断,陆路上不会有支援,一切补给及后路皆在海上。

假如一旦被建奴所围,随时全军覆没!

但他欣然领命去执行计划了。

他本是南方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忠孝巷,祖父毛玉山,原在山西经营官盐,后因生意需要,举家迁往杭州。父亲毛伟,弃商从儒,纳捐为监生,娶妻沈氏。

毛文龙九岁时,毛伟病故,其母时年二十六岁,携子依弟沉光祚居住。沉光祚是杭州名宦,万历乙末科进士,历仕开封府推官、山东布政使、顺天府府尹等职,后毛文龙从军,曾得这位母舅提携、推荐。

毛文龙幼时,受母家之影响,亦曾接受儒家正统教育「幼从学,习经生业」,但对四书五经始终不感兴趣,而喜读兵法书「耻学举子业,好孙吴兵法」,故在重文轻武的明末,很难取得像样的功名,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春,毛文龙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22],遂只身北上,先顺道入京拜访了母舅沉光祚,被其荐于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升叆阳守备。

毛文龙在守备任上待了十几年,因「不肯妄杀一人,妄报一功」,一直没有得到升迁,甚至动了南归养母的念头。

天启元年(1621年)春,后金大举入侵,明军虽经浑河血战,终不能抵挡而战败,沈阳、辽阳先后沦陷,后金军占领了辽东大部,明军退守到以重镇广宁为中心的辽西地区。兵烽所及,毛文龙在鞍山的亲属一百多人被后金军杀害。这时,辽东巡抚王化贞招募勇士,前往后金后方活动,毛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