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说干就干。
在这位老炭翁的指点下。
罗长生便组织河头村的兵户们入山烧炭。
这烧炭有很多讲究。
选用的木料,最好是那种密度高的硬木为佳。
上好的炭一般是用榆木,枣木烧制,这两种木材并不容易获得。
好在河头村的附近山中,桦木,杨木与柳木也不少。
这些也都是烧炭的好材料。
此外就是如何烧炭,一般来说有堆烧法和炭窑两种。
堆烧法烧制简单,但出炭率很低而且很容易失败,所以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修一座炭窑。
但修造炭窑所费颇多,眼下的同袍社可没这个财力。
结果老炭翁带着他们到山中,找到了一座半废弃的炭窑,只要稍加修缮就可使用。
据那老炭翁讲,这处炭窑是他父亲当年带人修建的。
他本想将这处炭窑传给自己的儿子。
但儿子战死在了赤水河前线。
他本以为自己再无人赡养,结果罗百长组织的同袍社。给他送来了粮米柴薪。
老炭翁无以为报,便将这座炭窑送给同袍社,也算是尽一份心力。
罗长生一听自然是大喜。
心说果然是好人有好报啊。
有老炭翁的指点,烧炭进行的很是顺利。
第一窑便烧制出了上好的木炭数千斤。
有了木炭,罗百长便组织兵户走了一天的山路到县城去卖炭。
此时刚刚入冬天气骤冷,城中对木炭的需求很大。
一秤十五斤左右的木炭,就能卖上一百文左右。
而这一窑炭,刨去成本,同袍社便能得钱三十余贯。
有了这烧制木炭的收入,河头村的同袍社总算是能维持下去了。
李原一听,也是频频的点头。
心说这位罗百长,确实有些本事。
他记得罗长生因功升任百长也不过是月余时间,能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
此外,李原对罗百长组织的同袍社也非常感兴趣。
刨除去守田这一部分,兵户互助的这个想法非常好。
李原决定在河头村,好好的观察一番。
如果这同袍社,真的如罗长生所说的那般有效果。
李原倒是有心将这种互助组织,在北川各个兵户村寨中推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