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为柳倩柔做主(第1页)

又过了两年,惜春已成为蜀中女子官学的山长。

她不仅教授诗文,还开办医药、纺织等实用课程,让当地女子都能学得一技之长。

皇上得知后,特意下旨嘉奖,还免除宁府女眷的罪奴身份。惜春却婉拒了回京的机会,只求留在蜀中继续办学。

多年之后,黛玉奉旨巡查各地女子官学,特地去了蜀中。

只见昔日的清冷少女,如今已是从容自信的山长。

官学规模扩大数倍,学生多达数百人。

惜春带着黛玉参观,如数家珍:“这是医药科,学生们都会辨识草药;这是纺织科,织出的蜀锦已经卖到京城去了...”

夕阳西下,二人站在山岗上远眺。

惜春轻声道:“林姐姐,谢谢你当年救我。若不是你,我恐怕早已......”

黛玉握住她的手:“是你自己争气。说起来,我该谢谢你,把这里办得这么好。”

惜春望着山下灯火通明的官学,眼中闪着光:“姐姐可知,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是什么?”

“让天下女子,都能读书明理,不再依附他人而活。”

黛玉闻言,欣慰地笑了。

她知道,惜春终于找到了比侯门千金更有意义的人生。

夜幕降临,山风中传来学子们的读书声。

两个女子并肩而立,望着这片她们共同努力开创的天地。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不是所有的救赎都要回报,而是让被救赎的人,也能去救赎他人。

女子书院以及后来的巾帼书院,都践行着书院是学生坚实的后盾这一理念,不管是在读的学子,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都在书院的照拂范围里面。

柳倩柔作为女子书院曾经的借读生,确实凭借这个名头攀上了一门好亲事——嫁入了清流文臣张家。

张家公子张明远是个温文尔雅的举人,初见时对柳倩柔的活泼开朗颇为欣赏。

然而婚后的日子,却远不如柳倩柔想象中那般美好。

张家是书香门第,规矩森严。

柳倩柔自幼在将门长大,性子爽利,行事大方,在张家却成了“不懂规矩”“粗鄙无礼”。

婆婆张夫人时常敲打她:“我们张家是清流人家,不比你们将门,行事要懂得收敛。”

最让柳倩柔难受的是,她与夫君张明远也渐行渐远。

张明远喜欢的是吟诗作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